女童「大白肺」擴大 抗生素險壓不住

一名11歲女童高燒、咳嗽不斷,確定感染黴漿菌引發肺炎,施用常規抗生素無效。醫師憂心指出,這類個案越來越多,突顯抗藥性問題嚴重。
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傳染途徑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好發於兒童及年長者,易群聚傳染。黴漿菌和大部分細菌不同,雖然易造成肺炎,但得病者卻常常精神奕奕,所以常被戲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抗藥性挑戰 兒童病例激增
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女兒高燒動輒超過攝氏39度,在診所看診服藥,再轉彰醫住院治療,咳嗽高燒仍不見改善,經更換抗生素治療才好轉,住院7天,前後折騰十多天,不只小孩,家長也備受折磨。
馬瑞杉表示,常規的巨環類抗生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無效,使用替代抗生素才好轉,這類個案越來越多,突顯抗藥性嚴重。
馬瑞杉說,女童經多病原核酸檢測(PCR)確診黴漿菌感染,X光片左肺大片反白,顯示為肺炎,因此以常規巨環類抗生素治療,但高燒仍未退,住院3天後的左肺X光片反白範圍更大了,顯示抗生素失效,改用替代的去氧羥四環素(doxycycline)治療才好轉。
馬瑞杉表示,很多孩童個案都有這類抗藥性情況而住院,兄弟姊妹間相互傳染而一起住院案例也不少,顯示醫界憂心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
另有資料指出,這類抗生素抗藥性在臺灣已達60%,上升速度快,而替代抗生素用在兒童必須更小心,這種過程造成治療的不確定性。
馬瑞杉指出,造成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原因可能是過度診斷黴漿菌肺炎而輕易開立有關,也造成整個大環境的黴漿菌具抗藥性,若能避免過度使用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或可逐漸下降。
黴漿菌一年四季均有病例
近日,臺中一名女大生赴日探親,返臺後出現感冒症狀,本以為只是一般感冒,到診所看診吃藥就好,結果發燒咳嗽未好轉,到大醫院檢查確診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住院治療一週才好轉。
醫師表示,年前日本流感疫情、黴漿菌感染創新高,雖然近期有下降趨勢,但其他呼吸道疾病仍需留意。
黴漿菌各種季節都可能感染,呼籲民眾平常勤洗手、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加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