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百三特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即日起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帶領大眾重新發現臺灣獨特之處。
2024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1895~1947)誕辰130週年紀念。文化部長李遠日前在特展開幕會上表示,39歲時做紀錄片《尋找臺灣生命力》,生物系畢業的他,特別想以大自然來比喻臺灣,也正巧當時他看到陳澄波的畫,即便被提醒有關二二八的事是不能碰觸的,他還是堅持將陳澄波放入紀錄片中,並且開始一段追溯陳澄波經歷及作品的過程。
「紅是風,紅是火,紅是心,紅色是我傾吐在畫布上永不止息的歌。」李遠說,陳澄波是用歌唱的心去面對自己的畫,陳澄波應該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也是一個很幸福的人,陳澄波也想藉此來描繪自己所有的作品。
李遠提到,這次展覽是用博物跟臺灣的植物、臺灣的生物,還有臺灣的礦物一切一切的結合,終於看到陳澄波用他的畫,去畫出臺灣所有真正最核心的生命力。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柏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有沒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最終選擇與博物館進行對話。
在討論的過程中,陳立柏發現過去旅外30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臺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答案,「自然」就是臺灣宜居的答案。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8件油畫原作,包括《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展望諸羅城》、《雲海》、《山居(太魯閣)》破題,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
物等標本,討論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策展團隊表示,「走揣‧咱的所在」與其說是特展名稱,不如將它看成討論公共議題的邀請卡,邀約大眾藉著陳澄波的油畫作品,觀見我們腳下的母土,這個自然力、地理性永續祝福的「所在」。展覽展期至2025年5月1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