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塘採蓮人 溫嬪容中醫師】 營養安神的小麥(上)
小麥為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能養心除煩,潤肺燥,健脾,養肝氣。治燒燙傷,刀傷出血,遠行腳起泡,利小便。久服肌肉結實,增強氣力,厚腸胃。不宜與白蘿蔔同食,影響效用。
※小麥小籍
小麥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麩麥、麥仔。小麥是世界三大穀物(小麥、稻米、玉米)之一。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亦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最早起源於中東地區,五千年前傳入中國。
甲骨文用象形文字「來」表示小麥,上半部象徵成熟的麥穗,下半部象徵麥根,後來演成形聲字「麥」。麵食文化起源於西漢,唐宋後小麥成為華北主食之一。小麥也成為詩人筆下常客,白居易詩:「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宋曾幾作詩:「小麥青青大麥黃,新蠶滿箔稻移秧。」宋周南有詩:「小麥連湖熟,黃梅作彈飛。」
小麥功用:小麥性味甘寒,入心、脾、腎經,能養心除煩,潤肺燥,健脾,養肝氣,和血。治頸上長瘤,燒燙傷,刀傷出血,瘢痕,遠行腳起泡,乳癰,除熱,收斂虛汗,利小便。久服肌肉結實,增強氣力,厚腸胃。
浮小麥:性味甘鹹涼,入心經,別名浮麥。功能:益氣,美容,除熱,止虛汗,自汗,盜汗,骨蒸勞熱,婦人勞熱,止漏血,防早產、流產。
麵筋:性涼,油炒則性熱。功能解熱,止渴,除煩勞。麩與麵筋營養成分特高,能補虛,厚腸胃,強氣力。能散血止痛,熨腰腳折傷、風溼痺痛、寒溼腳氣。
麵粉:調養經絡,實人膚體,養五臟,補中益氣。
麥麩:性涼,能調中,止虛,清熱。治瘡瘍。
小麥草汁:能降血壓,降血糖,防便祕,清血,清熱,解毒,利小便。
小麥苗:可消酒毒,除暴熱,輔治酒疸目黃。
小麥桿:可去疣痣,蝕惡肉。
小麥品質:種類可分為普通小麥、圓錐小麥、硬粒小麥。臺灣產地集中在台中縣、彰化縣,產硬粒小麥居多。未成熟的穎果,以水淘之,浮起者為浮小麥。小麥皮稱為麩。麩入水中洗揉而成麵筋。麥粒大小均勻,且飽滿、氣香、有光澤、無蛀蟲者為佳。
小麥用途:小麥磨成粉,可製成麵條、饅頭、糕、餅、麵包、麵茶、麥芽糖;發酵可釀酒,製成醬油。培育成小麥草,可榨汁成飲料。小麥可作為飼料。麥草可作為飼料,及鋪設屋頂材料。麥稈可作為編織、造紙原料。
※小麥醫膳
1.美容: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白米各適量,紅棗5~8枚,煮粥。
2.虛汗、盜汗:浮小麥炒焦研成粉末,用米湯送服2錢或6克。或浮小麥煎湯,代茶飲。
3.口、耳、鼻出血:小麥粉加鹽,冷水調,每服3錢。
4.咽喉腫痛:小麥粉用醋拌,外塗咽喉部。
5.貧血:小麥5兩、花生3兩,煮粥。
6.乳腺炎:小麥粉炒黃,加醋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7.吐血:小麥粉微炒,加蓮藕汁調服。
8.養心肺:小麥2兩、山藥1兩,或按2:1比例,煮爛。
9.補脾胃:小麥2兩、山藥1兩、糯米2兩,煮粥,可加點糖。
10.顧腸胃:小麥粉炒黃,每晨空腹服1錢。
11.養脾健胃:小麥2兩、糯米3兩、紅棗6枚,煮粥。
12.幫助消化:小麥6兩,入鍋中微火烤,勿攪動,鍋底小麥變黑,加水900毫升煮沸,加紅糖,趁熱食用。
13.腸炎腹瀉:小麥粉炒焦,加糖。飯前開水沖服,1日2次。
14.水腫:小麥麩1兩炒黃,拌紅糖,用紅棗6枚煮湯沖服。
15.老人小便不利:小麥、通草各2兩,水煎服。
16.中暑:小麥粉用水調服。(下週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