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法院法官請辭:港法治嚴重受損

香港終審法院原有15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目前僅剩8名。圖為香港終審法院。(ISAAC LAWRENCE/AFP)
香港終審法院原有15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目前僅剩8名。圖為香港終審法院。(ISAAC LAWRENCE/AFP)

【記者李皓月、張瑛瑜、周行/綜合報導】
早前辭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英國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10日表示,在港府為《基本法》23條立法後,香港法治「已嚴重受損」。

5月30日,3名《港版國安法》指定法官判決14位參與民主派初選案人士「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75歲的岑耀信與另一位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83歲的郝廉思(Lawrence Collins)於上週宣布辭職,郝廉思當時表示,辭任是因為香港的「政治局勢」,但他仍然「對該法院充滿信心」。

隨後,岑耀信於當地時間11日在《金融時報》發表〈香港的法治處於嚴重危險之中〉(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一文,寫道「香港曾經是一個充滿活力、政治多元化的社區,如今正慢慢變成一個極權國家。在政府強烈關注的領域,法治都受到了嚴重損害。」

在解釋自己決定辭職的原因時,岑耀信表示:「我留在法庭上,是希望海外法官的存在有助於維護法治。」
岑耀信在文章中指出,法官的自由受到《港版國安法》的限制,如果中共不喜歡法院的判決,可以透過北京的人大常設委員會來推翻判決,中共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對付」異見者。

岑耀信在文章中表示,法官們受到「日益黑暗的政治氣氛的恐嚇或影響」。他批評中共《基本法》和《港版國安法》中所謂保障言論、集會自由都是「說說而已」,相反,哪怕是最輕微的異見都不被允許。他舉例,出版「叛逆」兒童漫畫書、唱民主歌曲或為天安門廣場遇難者組織靜默守夜的人「都會被判處重刑」。

另外,於2018年開始在香港終審法院擔任非常任法官的加拿大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則於10日宣布「將從備受爭議的香港終審法院退休」,她表示,在任期於2024年7月29日到期時,她將辭去有關職務,以便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終審非常任法官只剩下7名

三名法官離去後,香港終審法院只剩下七名非常任法官,包括三名來自英國和四名來自澳洲的法官。

自香港2020年通過有爭議的《港版國安法》以來,已有多名終審法官離開,澳洲法官施覺民(James Spigelma)在該年9月率先辭去了香港終審法院法官職務,並稱此舉「與國家安全立法內容有關」。

在此前的2022年3月,英國政府將派駐於香港終審法院的法官韋彥德(Robert Reed)和賀知義(Patrick Hodge)撤回,賀知義在卸任後說:「我的結論與(英國)政府一致,即該最高法院的法官,不能繼續在香港開庭審理案件,因為這樣做的話,會顯得是在認可一個背離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價值觀的政府。」

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卓慧思(Elizabeth Truss)表示,由於中共政府持續破壞香港的「基本權利和自由」,讓韋彥德或賀知義擔任香港終審法院法官「已站不住腳」。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透過聲明對郝廉思及岑耀信的請辭決定表示遺憾,並指海外非常任法官一直長期在終審法院擔當重要角色,「多年以來,包括郝廉思勳爵和岑耀信勳爵在內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對終審法院的工作貢獻良多。」

張舉能11日表示,所有級別的法官都有恪守司法誓言,公正及獨立的按照法律和證據對案件作出裁決;任何指稱法官的裁決受到或可能受到政治或其他外來考慮影響的說法都屬嚴重指控,必須理由具體且充份,絕不應輕率作出。

張舉能也承認,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之間經常存在張力,在個別案件中取得適切的平衡並不容易,案件結果亦偶爾引起爭議。但他強調,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則是另一回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他聲稱,有信心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和終審法院會繼續秉持誠信和專業的態度,處理任何上訴案件。

在被問到岑耀信撰文批評香港法制倒退,慢慢變成極權城市,香港特首李家超回應稱,法官的專業並非在政治,法官可有個人政治取向,但其專業是按法律原則和證據詮釋法例。

另外,香港首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發聲明,表示近來3名法官的辭任或不續任,非常令人遺憾,「對我們香港人來說,重要的是繼續前行,致力於未來,而不是沉湎(dwelling)於過去。」◇

延伸閱讀
港府推「愛國」或促更多人移民
2024年05月21日 | 28天前
7折售港房 李嘉誠被指提前布局
2024年05月21日 | 28天前
涉為港府監控情蒐 3男在英國被告
2024年05月14日 | 1個月前
資深媒體人:港被強納極權體制
2024年05月01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