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影響 港府輸入大陸勞工反現惡性競爭

香港建築業去年輸入近八千名外勞,影響當地香港人就業。資料照。(記者劉駿軒/攝影)
香港建築業去年輸入近八千名外勞,影響當地香港人就業。資料照。(記者劉駿軒/攝影)

【記者高明輝/香港報導】

香港移民潮的影響漸漸浮現,多個行業均出現人才流失,連「鐵飯碗」公務員的空缺也達一成。港府自去年開始,大量輸入主要來自中國的外勞,與當地勞動人口形成競爭關係。

據統計,港府去年引入超過1.8萬名勞工,較2019年的3,378名大增4.3倍,各類高端人才及基層大舉引入。然而,香港支柱行業排名持續下跌,金融機構裁員消息不絕,顯示整體經濟規模收縮。

儘管官方不斷指出勞工短缺,今年第一季香港失業率還是微升0.1個百分點至3%,就業不足人數增加2,400人至4萬人;去年建築業雖然輸入了近八千名外勞,香港建造業總工會4月公布的調查還是稱「七成半受訪紥鐵工人表示無工開或開工不足,近三成人一週開工1至3天」。香港獨立媒體報導,工人認為被外勞搶去就業機會。香港網媒《光傳媒》去年抽查4個工種比較,發現僱用外勞的月薪普遍較市價便宜約一至二成。

移民潮也使香港就業結構出現轉變,三大行業金融、貿易及旅遊,就業人數較2019年下跌2.85%至87.28%,人才更加流向「三師」:醫生、律師、會計師三個持牌行業,較2019年增幅達5.41%至11.73%。最大增幅為註冊護士,人數增加17.32%。

同樣為鐵飯碗的公務員及教師,就業人數亦分別下跌0.72%及2.85%,前者或因任職公務員或影響未來旅遊及移民,後者則直接受移民潮學生人口下降影響。

根據輸入外勞規定,若輸入的勞工為中國居民,僱主可以讓這些勞工在中國住宿,或住其本身居住地。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香港的零售飲食未見起色,因為不少填補的勞工並非在香港住,下班後便回中國家中,更遑論可依靠他們刺激餐飲、消費市場,甚至轉化為房地產的買家;他們也變成香港人職位及薪水的競爭者。

香港的勞動力上、中、下層慢慢遭到換血,基層工作以更低工資取代,中上層職位收縮「僧多粥少」。

在此大環境下,香港當局甚至還想招募中國「獨角獸」企業赴港上市。據中央社報導,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23日表示,目前有近100家企業申請在港上市,當中有來自製造業、物流等傳統行業的大型公司,也有來自人工智慧(AI)和金融科技等高增值行業的重點公司。

他表示,港府正積極向中國企業宣傳,期望吸引它們來港融資,吸引境內外投資者的目光,以及提升市場熱度。◇



延伸閱讀
航運聯盟遠洋航線剔除香港
2024年04月16日 | 7個月前
洪金寶獲頒港金像獎終身成就
2024年03月29日 | 7個月前
香港基本法23條將上路 民團齊聲譴責
2024年03月21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