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企連環爆 台灣金融業能否安全下莊
中國房企債務違約問題難以解決,且據陸媒初估,未來1年中國289家房企共約人民幣9600億元(約新台幣4.2兆)債務將到期。在中企面臨債務問題,且存在出現系統性金融風暴的情況下,臺灣金融業對中國房企,與整體曝險的狀況格外受到關注。專家建議,關於金融業對中國的整體曝險,金管會應要求設立天花板,不能毫無管制讓臺灣的資金流往中國。
中國房地產企業連環暴雷,除恆大之外,碧桂園、SOHO中國、遠洋集團等房地產開發生出現難解的債務違約事件,臺灣金融業對中國的曝險,尤其中國房企的曝險狀況受到社會關注。
據金管會的統計,截至7月底止,國內證券業在中國房地產業約曝險81.3億元,共有145檔投信基金,佔整個公、私募基金規模6兆287億元的0.14%。若單就碧桂園的部分,7月投信基金曝險約6.9億元、券商1977萬元。
據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6月底止,台灣金融三業對中國曝險合計1.12兆元,其中以銀行業曝險1兆102億元為大宗,其次為保險業曝險947億元、證券期貨投信業曝險157.28億元。
銀行業而言,金管會僅稱,統計整體銀行業對陸曝險,並未特別區分對大陸房市的曝險,因此沒有相關曝險數字。
關於臺灣金融業對中國曝險的程度,景文科技大學副教授章定煊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由於中國房企在數年前走下坡,導致國際各大信評機構紛紛對中國債券評級降評,降到垃圾債的等級,這部分很早就有預警,影響到臺灣金融三業的謹慎度,因此整體曝險的數字正在持續下降,對中國房企踩雷的情況也不嚴重。
雖然中國房企問題連環爆,雖然臺灣金融業儘管踩雷狀況不嚴重,但仍可能受到衝擊,章定煊說,房地產業周邊的金融機構、貿易商等商業網絡可能一起出狀況,這部分屬於間接曝險。
目前社會對特定金控曝險數字的認定,存在爭議。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華一銀行是子行,富邦金控對中國曝險,只計算華一銀行投資金額,而華一在中國的授信放款未算入曝險,導致富邦金對中國曝險的情況無法完整被揭露。
東華大學新經濟研究政策中心主任、前永豐銀行資深副總陳松興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金管會的統計,是針對銀行業對中國的直接放款,但實際上應該連同金控在中國子行的放款一起計入。
他說,富邦金控的子行富邦華一銀行可能對中國企業,包括:中小企業、不動產等放款,所以它的曝險狀況,就有很大的爭議性。
陳松興解釋,華一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它在被富邦金併購之前,在中國就有做不動產相關的放款,而且華一銀行的行長曾經是中國人,他還曾是四川省的金融官員,在中國金融環境的特殊背景下,聘用這樣的人物多少牽涉一些政治壓力,可能對中國企業的授信標準較為寬鬆,這都影響到其對中國曝險的狀況,所以華一的情況,跟臺灣其它金控、金融業在中國的子行不太一樣。
至於永豐、國泰與玉山等金控在中國子行的放款情況,他說,以他了解,永豐金與玉山金的子行而言,他們的放款主要以台商為主,且會要求擔保品,這部分標準其實較為嚴格。
陳松興說,由於央行對金融業在不動產行業的放款上有要求一個總量的管制,所以臺灣的銀行對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放款可能不高,而且對中國其它業者的放款態度上都會予以避免,不過現在傳出華一銀行的爭議,金管會應該要求4家有在中國開設子行的金控做一個完整的報告,相信這件事已經在進行中了。
章定煊則提醒,假如房地產風暴波及到臺商,確實臺灣的金控會受到影響,但臺商在中國發展房地產的並不多,在中國主要還是從事傳統製造業與電子業,且持續在撤離中國當中。
不過,中國金融體系缺乏透明度,背後還有政治面的問題,要完整向臺灣社會公開存在一定的難度與壓力,章定煊感歎,銀行業講究的是資訊的透明,以做完整的風險評估與敏感性分析,但中國卻是一個資訊無法透明的地方,儘管是臺灣銀行在中國的子行,可能都已被中共要求無法揭露特定資訊,但對此,他認為,「金管會還是要積極的了解。」
除了銀行業的放款之外,保險機構投資中國發行的債券有踩雷的情形,陳松興說,中共跟美國之間正在朝向冷戰的局勢發展,甚至還有熱戰的可能,外資企業對中國的FDI正在大舉撤退,而機構投資的部分,美國大部分基金早已開始拋售大陸的債券、股票,歐洲債券型基金也在開始撤退,「事實上,這部分的對中國投資,存在比較高的風險。」
他說,臺灣的監管單位針對壽險業、產險業與投信投資中國的情況,得持續的追蹤與更新,假設美中之間進入新冷戰,監管單位應對此進行更細部的風險評估與認知,這是保護國內投資人的做法,儘管相關資訊可能難以向社會大眾揭露,但監管單位應先有所掌握。
章定煊建議,在當前情勢之下,金融業能少做跟中國有關的業務就要少做,因為難以評估其中的風險,我金管會更應該對中國的曝險設立明確的天花板,以防中國在金融面一但出事,我金融業可以安然度過。
另針對證券業對整個中國房地產曝險共81.3億元,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則說,若我國基金發行者所持有的中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財報審計缺陷,或是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百度等受到中國政府高度影響的數位平台業者,則基金發行者與上架者是否有盡到金管會特別重視的「善良管理人責任」,政府有必要特別關注。
蔡明芳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另一大問題,他說,金管會不斷向金融業在試警,要求他們降低對中國的曝險,「作為國家最高貨幣管理機構的中央銀行,卻沒有讓社會大眾知道他們有沒有降低對中國的曝險。」
蔡明芳說,臺灣央行仍持有一定程度的人民幣部位與資產,而這牽涉的可能是更高層級的問題,特別是臺灣跟中共處在敵對狀態,中共又持續威脅臺灣,假設中共刻意讓人民幣貶值,那會使得臺灣整個國家受到傷害。
他說,美國國會要針對金融進行演習與兵推,臺灣央行可能還沒想過這件事,「人民幣是受到中共控制的,代表人民幣價值容易受到影響,在全世界關心臺灣地緣政治風險之際,臺灣的央行好像還搞不清楚狀況。」
蔡明芳說,央行需要具有獨立性,但不應以此作為藉口迴避全民的監督,否則只會走向失控,「臺灣央行為什麼要持有那麼多人民幣?難道是要幫中共穩定貨幣?央行應該說得更清楚,把這些資訊揭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