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溼度、PM2.5 影響心血管健康

現代人少用塑膠製品,避免吸到揮發性有毒氣體,閒暇之餘也能多到公園或森林走走,不僅能減輕壓力,更能吸收自然芬多精。(123RF)
現代人少用塑膠製品,避免吸到揮發性有毒氣體,閒暇之餘也能多到公園或森林走走,不僅能減輕壓力,更能吸收自然芬多精。(123RF)

文/記者賴玟茹

臺大醫院日前公布研究成果,發現城市氣候溫度、溼度,及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汙染等數值較高時,會對血壓、心率造成影響,進而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風險,專家建議,民眾閒暇之餘能多接觸大自然,不僅紓壓、也能吸收芬多精。

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及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及PM2.5空汙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招募86名臺北市上班族進行實驗。

影響心血管三大環境因素

一、研究結果發現,溫度上升,人體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會下降、左心室負荷也顯著下降;反之,天冷氣溫降低時,血壓及心臟負荷也會增大。

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及PM2.5空汙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123RF)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及PM2.5空汙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123RF)

二、相對溼度部分,近來臺北越來越潮溼,溼度越高,人體汗水蒸發越慢,身體核心溫度會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降低,相對溼度每增加1%,手臂舒張壓降低0.5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降低0.58mmHg。

三、至於空汙,研究表明,PM2.5每增加1μg/m3,舒張壓增加0.36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增加0.45mmHg,PM2.5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風險。

蘇大成建議,夏季室內溫度介於23~28℃,冬天室溫則不要低於18度,是人體最適宜溫度。一般來說,冷氣設定27度最舒適,另外,室內通風也很重要;氣溫稍降時,可開窗、吹電扇增加通風性。

蘇大成說,溼度、溫度、PM2.5等環境因素都對人體健康有影響,比打疫苗防疫更重要,卻時常被大家忽略,建議現代人少用塑膠製品,避免吸到揮發性有毒氣體,另外,閒暇之餘也能多到公園或森林走走,不僅能減輕壓力,更能吸收自然芬多精。◇

延伸閱讀
哪個比較冷?人體感知溫度常出錯
2022年11月21日 | 2年前
你可能沒注意 書本也會發霉!
2022年09月22日 | 2年前
熱浪來襲 更要保護牙齒
2022年07月22日 | 2年前
海王星異常變化 突然降溫又升溫
2022年04月19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