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融入平日生活 每人平均年逛超商137次、每次消費84元
便利商店已是民眾日常生活消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公平交易委員會20日公布最新調查發現,臺灣便利商店密集度持續攀升,去年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0.34家店,其中又以台北市密度居冠,來到6.45家店。此外,民眾平均每人每年至便利商店約137次,每次消費金額為84.16元。
公平會表示,由於連鎖式便利商店具備眾多營業據點的通路優勢,提供消費者時間、距離上的便利,也包含多元性商品及多樣性服務,充分掌握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變化。國內便利商店也有集中經營的發展型態,前3大業者在營業額、店數統計的市占率,合計皆已逾七成五,故對此進行相關調查。
公平會20日公布「2020年全國主要連鎖式便利商店產業調查」,臺灣主要便利商店包括:統一超商、全家、萊爾富、來來超商和台糖蜜鄰等5家,截至去年底,門市營業據點總計有1萬1985家,與前年底相比,增加556家店、年增4.86%,為2006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就門市營業據點密度及分布觀察,臺灣平均每1966人就擁有1家連鎖式便利商店;以土地面積來說,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0.34家店,根據內政部各縣市已登記的土地面積計算,臺北市平均每平方公里為6.45家店居冠,其次依序為新竹市的3.11家店、嘉義市的2.02家店。另外,還有密度最低的是台東縣和花蓮縣,每平方公里均只有0.03家店。
來客人數方面,去年5家主要連鎖式便利商店,總來客數來到32.28億人次,平均每人至連鎖便利商店的次數約為137次,每次消費金額為84.16元,與前年相比增加約1.54元。
消費者支付結構方面,因為便利商店購物日漸多元,支付方式目前約有二成六是非現金支付,較前年增加4.4個百分點,其中又以電子票證結帳比率最高,再者才是行動支付和信用卡。
主要連鎖式便利商店去年的銷售額,主要以商品銷售收入最多,占比來到95.09%,服務收入僅為4.91%。在銷售各類商品中,「便當、三明治及熱食」的銷售金額,從105年開始逐年增加至今,顯見民眾至便利商店購買外食的情況有走升趨勢。
公平會指出,便利商店的市場結構趨於高度集中,競爭型態朝向多元化、多樣化及創新性發展,將密切進行市場結構變化等調查,以掌握連鎖式便利商店的市場競爭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