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證據揭示:恐龍滅絕的末日之謎

新研究發現確鑿證據,認為關於恐龍滅絕的調查終於可以結案了。(123RF)
新研究發現確鑿證據,認為關於恐龍滅絕的調查終於可以結案了。(123RF)

編譯/張妮

一份新研究說,可以斷定恐龍的滅絕是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導致的。研究估計,在撞擊後長達20年間,地球上75%的生物逐漸餓死、滅絕,其中包括恐龍。

關於導致恐龍滅絕原因的說法有幾種,比如一系列的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全球性災難事件。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從標誌恐龍滅絕的地質層內,發現小行星塵埃,使得多數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最可能的原因。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墨西哥灣的地下,發現巨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後,再次增強了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撞地球,與恐龍滅絕之間的聯繫。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世界十大隕石坑之一,寬達125英里(約201公里)。

今年2月24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發現這個隕石坑內,塵埃的化學物質特徵,是地球上罕見的,但是與特定種類的小行星相符,再加上這個隕石坑的位置,就在標誌著滅絕時間點的準確地質層。研究認為,這些證據足以為恐龍滅絕的調查「結案」。

研究人員從埋在海床之下的隕石坑內,採集了近3,000英尺(近1公里)的岩心進行研究,了解到撞擊時間點、撞擊後和生命復甦各個階段的更多訊息。

研究還原:世界末日景象

研究分析,還原了當時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6,600萬年前,一顆7英里(約11公里)寬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小行星蒸騰散發的粉塵、撞擊砸出的碎石頭布滿天空,遮住了太陽,使得全球陷入一片黑暗、持續的冬季。

研究人員估計,由撞擊騰起的煙塵,環繞在地球大氣中長達20年之久,各個物種也是在這樣長的時間內逐漸餓死、滅絕。這些物質最終又逐漸落回地面,堆積形成今天科學家看到的特徵地質層——標誌恐龍滅絕年代的地質層。◇

延伸閱讀
地球上物種 存在周期性大滅絕
2020年12月28日 | 3年前
稀有小行星 價值達1千萬兆美元
2020年11月13日 | 3年前
NASA探測小行星本努 獲意外發現
2020年10月11日 | 4年前
小行星溜過眼線 闖大氣層爆炸
2019年03月22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