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你是當局者迷的創業者?
新品牌,經營迄今,如沒記錯的話應該也有近兩年的光景;因緣際會之下,我常在那邊的商圈出沒,亦曾有2~3次惠顧該店產品,所以腦海存留的印象是「產品口味可(偶有偏鹹狀況,這部分見仁見智),但其售價略高(不適合在學生型商圈存活)。」的經營問題。
走過、路過時,常見該店的現象多是:促銷活動沒能有多大吸力(促銷誘因不大,這點或和經營者覺得自家商品「好吃即是王道」,消費者必會口耳相傳,聞香下馬有關),且店頭前人煙稀少。
日前,瞧見了那店要遷移至三民路三段人潮較多的新物件上重新出發。古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個人拙見,該店以「售價不符受眾」之肇因,可能導致營運有破口而遷點。此番他們所遷的新址是位於一間傳統自營(經營多年)修理摩托車的老店旁,是故,令我不免替他擔憂破口問題又再加1(想必各位英明睿智的先進前輩們,已能探知可能癥結。)試想,一間採取全開放式的滷味專賣店(尚未得知遷點過後是否改為落地大門「封閉」的型態)之銷售模組,真的適合在該處重起爐灶、收成,繼創利基?
「當局者多迷,旁觀者較清。」
唐玄宗時代,大臣魏光上書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徵修訂的《類禮》列為儒家經書,因為《類禮》是修訂整理古代經書《禮記》而成的,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看後,認為有理,便同意了,並委派元澹等人仔細校閱,再為它加上注釋說明。
元澹受命開始校閱《類禮》。不料,右丞相張說了解此事後,也上書皇帝,陳述自己的不同見解。奏本中寫道:「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聖編纂的,使用到現在已經1千多年了,並且經過東漢鄭玄加注後,成為經書,現在改用魏徵整理修訂的版本,有這種必要嗎?」
玄宗一聽,覺得他說得也很有道理,便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究竟該怎麼辦。
元澹聽說了這件事,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題目就叫《釋疑》,文章以客人和主人的對話形式寫成。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究竟是戴聖編纂、鄭玄加注的好,還是魏徵修訂的版本好?」主人回答說:「戴聖編纂的版本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註解,多處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前後不一致。為了修正這些錯誤,魏徵花了大量時間重新修訂和整理了《禮記》,使之煥然一新,彌補了戴聖編纂和鄭玄作注中的不足。而現在有些墨守成規的人,只認古訓,卻反對進步。」
客人聽後,贊同地點點頭,說:「是啊,這就像下棋一樣,下棋的人非常糊塗,觀棋的人卻看得一清二楚。」
當見(聽)者未能真見(聽)?當做者未能收做之效時?創業者所追求的「在商言商」之豐果能否順利採摘入袋?也許,只有時間會給出真答案,至於我們這些旁觀者呢,似乎也只能以「祝福」為薄禮送之?(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微型創業鳳凰 資深專案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