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養殖學問大 翻轉台灣農業新契機
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位於彰化溪州鄉City bear生態農場,養了很多健康可愛的小動物,除了雞、鴨、鵝這些溫馴的家禽外,近2年來更養起了廢棄物分解小尖兵-黑水虻,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的林信仁牧師,在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也養起了黑水虻,許多小農及事業單位都紛紛來到這兩位養殖大師的農場請益,讓黑水虻成了受倍受矚目的昆蟲小明星。
然而,黑水虻究竟是什麼?陳世雄指出,「黑水虻可以解決台灣農業最大的煩惱,把汙染環境的農業廢棄物分解掉。」而黑水虻長什麼樣子?林信仁表示,「黑水虻羽化後和蒼蠅有點像,但是牠們羽化的成蟲不吃東西只喝一點點水,雌蟲產卵三天即死亡,所以不會干擾到人類的生活。」
黑水虻原產於南美洲 在台灣存活幾百年
「黑水虻原產於南美洲,但在哥倫布大航海時跟著航海船隊遍佈全世界,在台灣已存活了幾百年。」林信仁說,黑水虻生命周期最短只有28天,最長可達280天,適合生長在北緯45度到南緯40度這個溫暖的地帶,「卵孵化成蟲後會一直吃東西,以廚餘、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有機物為食,最後可以長大4000倍,熟成的蟲每隻約0.2公克,5000隻成蟲可以達到1公斤的重量。」
「剛孵化的黑水虻幼蟲,形體很小,大約只有1公釐長,半透明。」陳世雄則說,他常準備很營養的豆渣來餵食牠們,也曾經餵食牠們過期的葡萄乾、燕麥奶,但這些幼蟲的食物他都會先用微生物把它們分解成細小碎屑後,才讓黑水虻食用,他說,「黑水虻很能吃,從幼蟲到成熟化蛹可以吃掉2、3公斤的廢棄物。」
City bear農場 轉型黑水虻教學農場
陳世雄的City bear生態農場自從養了黑水虻後,也養了很多不同品種的雞,這些像聯合國一樣的雞群最愛吃黑水虻成蟲,只要發放蟲蟲大餐,牠們就爭先恐後地吃個精光,因為有足夠的蛋白質營養,雞群生下許多五顏六色的彩色雞蛋,產量多到足以對外販售,因此陳世雄對於黑水虻的貢獻嘖嘖稱奇,很多事業單位也特別來學習養殖,希望能解決廚餘、廢棄物的頭痛問題,所以City bear生態農場漸漸轉型成教學農場,參觀學習的客人越來越多。
2015年林信仁在彰化員林基督愛家倍社區服務的時候,與當地的街友在一塊5分地的土地上種植芭樂,那時就開始養黑水虻,當時因為做獨居老人送餐服務,常常有很多回收的廚餘,他說,「那時養的很多黑水虻幼蟲就用來分解廚餘,廚餘養大的黑水虻再拿來養雞,雞隻長得特別肥美,雞蛋的品質更好。」「還有養黑水虻的糞渣可以直接灑在芭樂的果園裡當作肥料,種出來的芭樂甜度很高,而且不需噴灑農業就有很好的收成。」
創造黑水虻奇蹟 產品收益創新高
在彰化的芭樂園林信仁創造了黑水虻的奇蹟,雞蛋、芭樂上網販售供不應求,當時每個月的獲利曾高達10萬元,黑水虻竟然能創造財富?林信仁說,用黑水虻飼養的雞隻不但長得好,產下的雞蛋更營養,「蛋黃中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蛋白也非常濃稠,因為黑水虻的幼蟲是很好的蛋白質,能讓雞蛋的營養價值增高。」而幼蟲經過6次脫殼長成後,「這些富含甲殼素的蟲殼與糞渣不但讓芭樂獲取養份,甲殼素還有防蟲的功能,足以溶解土壤中害蟲堅硬的表皮及線蟲蟲卵硬殼,所以芭樂果園不必用藥也能豐收。」
林信仁離開彰化到台中後,養殖黑水虻的技術更成熟了,他在園區繼續養殖黑水虻,為黑水虻搭蓋一個專用的產卵室,讓羽化的黑水虻在裡面產卵,他一再強調,「羽化的成蟲幾乎是不吃不喝,雌雄交配後,雄蟲很快就死亡,雌蟲會在特製的產卵區中找縫隙產卵,產卵完3天即死去。」
用專門製作的收集盒收取蟲卵後,就可以開始養殖了。因此,在林信仁的黑水虻養殖室中可以看見一盒盒被食渣覆蓋的黑水虻,必須用食剷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這些白白胖胖的蟲,也才能看到黑水虻在食盒中不停蠕動著,林信仁說,「這些黑水虻會不停地吃東西,因為在1919食物銀行台中園區有很多送餐後的廚餘,黑水虻能把廚餘中任何東西都分解吸收,只留下堅硬的豬骨、魚骨。」
幫助小農賺錢 改善食安環境
林信仁每天除了為這些黑水虻的成長而忙碌,還有讓他更忙的事,那就是有很多來請益的小農,如今,他的黑水虻教學成了熱門課程,想學習的人很多,但是他從來不收取費用,甚至遠赴花蓮、台東去指導黑水虻養殖,林信仁說,「我想要做的事業就是幫助小農賺錢,小農利用黑水虻養雞種植有了收益,台灣的食安環境才會有所改善。」
「台灣農民使用在土壤中的化學肥料很多都是高濃度的劑量,植物吸收不了就殘留在土壤中,長時間累積就會把土中的微生物殺死了,造成酸化、鹽化,土壤因此會越來越貧瘠。」林信仁憂心地指出,他在教會26年的時間主持過很多喪禮,其中大多數是罹癌死者,他發現「台灣的食安出了嚴重的問題,因此給了自己一個翻轉台灣農業的使命,而黑水虻就是一個可能改變台灣農業環境的契機。」
黑水虻產業鏈 將是新興的商業模式
然而林信仁強調只「做小不做大」,他願意指導更多的小農做黑水虻養殖,讓台灣眾多的小農能生產無農藥殘留的蔬果,讓養殖業者養出健康的雞鴨,無用藥的魚蝦,連結無數的小農養殖業者將會形成一個友善的大環境,未來一定能夠翻轉台灣的農業。「當然有能力企業主也許可以與廢棄物處理事業或者肥料公司連結,飼養出的大量黑水虻可以直接賣給給需要的業者,也可以用來分解農業廢棄物和廚餘,養黑水虻的糞渣再做成肥料販售,形成一個營利的產業鏈,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是對台灣民眾友善的新興產業。」
黑水虻養鱘龍魚 魚菜共生新創意
也有飼養鱘龍魚的業者在了解黑水虻的特性後,想到要用黑水虻飼養鱘龍魚並與魚菜共生結合,圓山花博農場場主黃詳睿就在台中找到3千坪的廠房,準備養殖500隻左右的鱘龍魚,他表示,他之前養鱘龍魚有嘗試餵食蚯蚓,但在黑水虻養殖實驗後,「發現黑水虻養出來的鱘龍魚長得比較快,比較健康,養殖的成本也降低,而且吃了黑水虻的鱘龍魚排出的糞便,讓魚池裡的蔬菜長得更好。」黃詳睿解釋說,「那是因為黑水虻含有甲殼素,魚吃了之後又排放在水中形成幾丁質,這對蔬菜的成長很有幫助,也讓魚菜共生的成果更成功。」
黑水虻不影響正常作物 是最佳清道夫
當然台灣業界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曾經造成養殖失控的苦果,一般民眾一定都會想到至今無法剷除的福壽螺、小花蔓澤蘭的問題,所以有人質疑,在黑水虻大量繁殖後會不會造成棄養的成蟲到處氾濫成災,林信仁說,那些引進的外來種因為沒有天敵,所以在台灣快速生長無法控制,「而黑水虻是大自然食物鏈中最底層的生物,如果他離開飼養槽,從最小的老鼠到最大的老鷹都會吃掉牠,而且牠們是腐生性的昆蟲,只吃腐敗的生質物,不會影響正常的作物,反而是上天安排來到人間最棒的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