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招生能讓寒門學子受益?

⊙顏丹

近日,中共教育部在官媒上大秀政績,稱「2018年針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3個大學招生專項計畫共錄取學生10.38萬人」。在這3個招生計畫中,「國家專項計畫定向招收貧困地區學生」;「地方專項計畫定向招收各省(區、市)實施區域的農村學生」;「高校專項計畫定向招收偏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說白了,這不過就是針對農村學生實施的定向招生計畫而已。

對於「定向招生」,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在招生時就明確畢業後的就業方向的招生辦法」;「其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到農村及比較艱苦的地區工作」。「大部分定向生可免交學雜費,並根據學習和表現情況享受定向獎學金」,但「畢業後必須到定向地區或定向單位工作」。如果不去,定向生「必須退還全部獎學金,補交學雜費,並向學校繳納部分費用」。

針對農村學生進行定向招生,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教育部就非得將這種曾在全國實施過招生政策上升到「教育扶貧」的高度?甚至還揚言稱,「寒門學子受益教育扶貧」?有意思的是,「由於定向生在招生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曾發文,停止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屬高等學校的定向招生。

此後,定向招生的地區被縮小至9個省(自治區)。此外,「國家重點建設計畫中,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的單位也可定向」;「教育部所屬院校還可面向農業、林業等部門進行定向招生」。總之,都是「為了保證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能得到一定數量的畢業生」。由此不難看出,真正能從定向招生中受益的並不是學生,而是迫切的需要畢業生的農村和貧困地區。這也正是上述針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3個專項計畫的目的所在。

或許有人會說,定向生不是能免交學雜費、還能收到獎學金嗎?這的確是好處之一。但問題是,國家的「教育扶貧」不應該是有條件、有代價的。是凡成績優異、只因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國家都應該有義務為其提供資助。政府沒有權力以資助為條件,來限制貧困生、寒門學子在各領域、各地區的自由發展。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教育扶貧」是否做到位了?農村輟學的孩子有所減少嗎?中共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又如何呢?2016年,中國科學院某研究員發表的「中國農村教育現狀考」一文曾說道,「在中國大城市,2013年的高中入學率是90%,貧困農村則是37%」;而「研究發現,導致中國貧困農村地區高中入學率低的主要原因有:高中階段教育的高學費,導致上高中直接成本較高」。同年,大陸官媒也報導稱,「中國農村地區整個中學階段的累計輟學率高達63%」。

實際上,農村教育最讓人心寒的並不是初高中的輟學率,而是小學生無校可讀。有文章顯示,「從1976年到2016年的40年間,共有91.6萬所小學在中國消失」;「而其中消失的基本都是農村小學」。另有調查發現,「通過撤銷一些小規模學校,將生源聚集並減少相應教職工,每年可減少的教育財政支出就有1,670萬元(人民幣,下同)」。

減少的這筆經費最終去了哪兒,只看「扶貧已成貪腐重災區」就不難得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撤點併校」直接導致的問題是,「58.9%的小學生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更遠了,平均距離增加了9.19公里」。有調查顯示,「上學路途遠已成為農村兒童輟學的第一原因」。

儘管「地方政府更加青睞建立寄宿制學校」,但國家審計署抽查發現,「36%的宿舍生均面積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每住宿生3平方公尺,40%的學生宿舍樓內沒有廁所」;「一些寄宿制學校甚至無法解決孩子吃飯的問題」。以上現象,顯然都是由於中共對教育,尤其是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不足所致。

我們不妨睜大眼睛,來看看中共對國內教育的投入究竟有多少。有資料顯示,「中國教育投資不及非洲的烏干達,失學、輟學兒童人數世界第一」,被評為「不光彩的世界之最」之一。或許有人認為,這樣的表述太籠統。那麼2015年,〈中國的教育投入達到過4%嗎〉一文也有具體的數據指出,「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在教育上的GDP投入是4.7%~7.4%」,而中國自從1993年將目標定為「4%」之後,在長達13年的時間內,每年都保持在「低於3%」的水平。

文章還說,「如果以人均GDP來比較,我們的教育投入就更少的可憐了」。「美國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為2,684美元,是中國(42美元)的63.9倍」。即便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08年的數據,即「中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人均教育投入是1,593美元」,也低於所有OECD國家以及其他「金磚」四國。要知道,中共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的GDP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都位於世界前列;但為何在教育上進行投入時,會如此吝嗇呢?

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中共對自己的學生吝嗇,卻對他國的留學生十分慷慨。2015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發文稱,「外國留學生的政府獎學金最低資助標準為:本科生5萬9,200元、碩士生7萬200元、博士生8萬7,800元」。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顯示,「小學教育2018年預算數為4億1,661.72萬元,高中教育2018年預算數為12億2,569.77萬元,來華留學教育2018年預算數高達33億2千萬元」。我們不禁要問,政府對海外留學生如此慷慨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對自己學生的教育投入竟然遠不及海外留學生的原因又是什麼?

無條件地資助海外留學生,但對中國貧困地區的學生卻只能有條件、有選擇地進行定向資助;中共如此胳膊肘往外拐,著實令人費解。如今,還要往自己臉上貼金,說寒門學子能從受限的政策、有限的資助中受益;看來,中共是鐵了心,不會把更多的錢投在寒門學子以及所有中國學子的教育上了。沒有投入,「教育是國之大計」又該如何體現呢?◇

延伸閱讀
體制缺失 陸城鄉教育差距擴大
2017年04月19日 | 7年前
焦慮感籠罩 1/5陸中學生曾想不開
2017年03月28日 | 7年前
985、211工程禍亂教育 習任內終止
2016年08月11日 | 8年前
填鴨教育 陸娃3歲就失眠
2016年08月14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