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編不出令人滿意的教材?(下)

⊙顏丹

事實上,要知道如何編寫孩子的教材,並非是難於上青天的大課題,從現實生活中就能得到最佳的啟示。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兩則真實的故事:一則發生在陝西長武縣,說的是這裡有一戶人家培養出3個清華大學生。記者赴當地走訪時了解到,原來這家有一位愛讀《史記》、《資治通鑑》以及《菜根譚》的爺爺,孩子們從小到大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受到了耳濡目染的教育。從這幾本或能讓人讀史明智,或能教人如何修身、處世的書籍來看,爺爺的言傳身教必然對孫子的啟蒙教育產生了不少正面的影響。

而這第二個故事則更為直接,講述的是一個來自重慶的17歲高中學生被全球最難考的大學之一——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錄取的消息。孩子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無比自豪的說,「從5歲開始,(孩子)背誦了中國古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及上百首經典古詩」;「學習《論語》對兒子的性情情操影響深遠」,他性格中有「誠實、好學、尊師、積極、善良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等」。可以說,這名高中生能被世界名校錄取,得益於儒家經典對其的啟蒙。

說到儒家經典,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又何止影響了這一個中國學生?貫穿其中的「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的標準和要求,可謂是構建出了中國整個傳統文明以及道德體系的根基。且不說歷朝歷代帝王將其視為統治國家的法則、教書育人的根本,就連現代社會也越來越認識到儒學這門「君子之學」的重要性。只看看跟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日本,他們對禮儀的高度重視、對國民素質的高度敏感,就不難發現儒家之學在教育上所彰顯出的巨大力量。

如此顯而易見的事實和道理已經擺在面前,中國人教社以及官方的教育部門真的還需要抓耳撓腮、苦思冥想嗎?爭議不斷,或正因為中國人都已看到,重拾經典、恢復傳統早已是大勢所趨。他們的訴求不也正是如此嗎?顯然,順天意、順民心才是上上策。(全文完)◇

延伸閱讀
微信新用途:教師收發學生功課
2016年03月10日 | 8年前
中共洗腦教材 教師稱如大雜燴
2015年07月03日 | 9年前
陸「課後班」泛濫 家長叫苦
2015年07月03日 | 9年前
共官素質差 開口多半粗髒狂
2015年05月31日 | 9年前
如此教育對根除官員腐敗有用?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