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分離焦慮 家長可以這樣做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許多嬰幼兒在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或主要照顧者離開視線時,會出現大聲哭鬧、生氣、焦慮的情緒。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芳綺表示,每一位小孩都會出現「分離焦慮」,但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應接納孩子焦慮情緒、別不耐煩、保證回來的時間、堅定道別、保證時間內準時返回是關鍵。

許芳綺說,新生兒在6個月大時,會逐漸建立與照顧者的依附關係,「依附關係是嬰兒與照顧者間的情感連結,2歲前是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時期,孩子會出現明顯的依附行為。」依附行為特徵如:嬰兒會主動親近特定對象、注意特定對象的一切行動、特定對象離開時,嬰兒會表現出分離焦慮的情緒、再見特定對象時,嬰兒會顯得雀躍歡迎。

分離焦慮是依附行為的其中一種,分離焦慮大約6個月大時出現,14個月到2歲達高峰,之後隨年紀增長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上學時才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如果孩子因為基因遺傳、天生氣質、分離創傷經驗或不當情緒連結等因素,發展出「不安全型的依附關係」,就可能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情形,這類型的孩子會在跟父母分離時顯得非常焦慮,這種情緒甚至持續到再度見到父母時,也無法緩解。嚴重者可能演變成分離焦慮症。

許芳綺說,跟孩子分開時,接納孩子焦慮情緒、不要表現不耐煩、跟孩子保證回來的時間、堅定跟孩子道別、在保證時間內準時回來很重要。許芳綺說,「家長也會有跟孩子分離的焦慮,但切勿因孩子哭鬧就放不下返回,也不要流露出過度擔心、不捨的情緒,才能讓孩子學會面對分離,否則會強化孩子逃避分離情境的行為,分離焦慮會更嚴重。」

她也提醒家長,再小的嬰兒都有接收訊息的能力,所以不要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要離開孩子身邊時,都要清楚告訴孩子「媽媽要去哪裡離開多久會回來」並確實做到,以免造成孩子的分離創傷經驗。

延伸閱讀
生氣發洩 是害人又害己
2018年03月23日 | 6年前
愛生氣小心氣出一身病
2018年03月27日 | 6年前
生氣了 情緒管理三步驟
2017年09月26日 | 7年前
降低婚姻衝突 愛妻三大妙招
2017年07月30日 | 7年前
研究:哪些國家的孩子最愛哭鬧?
2017年04月04日 | 7年前
明智的人不生氣
2017年03月14日 | 7年前
女人愛生氣 三種病易上身
2016年11月29日 | 8年前
千萬不要對女朋友說這些話
2016年04月13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