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欣過年專題(配稿)遲緩兒「馬術治療」 馬背上踏出人生步伐

(小孩臉需以馬賽克遮住)馬術治療人力成本高,一位被治療者必須在治療師(馬側)、牽馬的領馬員(馬前),以及場內教練(左前)的協助下完成。(記者李怡欣/攝影)
(小孩臉需以馬賽克遮住)馬術治療人力成本高,一位被治療者必須在治療師(馬側)、牽馬的領馬員(馬前),以及場內教練(左前)的協助下完成。(記者李怡欣/攝影)

(李怡欣)

吳小弟弟出生後,罹患低張力腦性麻痺與發展遲緩,肌肉軟綿無力,就像「一團肉泥塞在沙發上」,無法自行走路,3歲時還包著尿布,不會說話。自從2歲起接受「馬術治療」,馬匹陪他開心復健,現在6歲了,他不但「頭好壯壯」,對大、小便控制正常,還展現出超常記憶,變得愛講話,走跳都難不倒他。

談到孩子的進步,吳媽媽說,雖然不能全歸功於騎馬,但是,真的沒想到小孩一騎就是5年。現在她與8歲的大兒子也加入騎馬行列,周末早晨,吳爸爸會載著一家4口到馬場,騎馬已經成為周末的家庭聚會。此外,吳小弟很重視「騎馬時光」,偶而家人想偷懶,弟弟還會抗議說:「不可以請假喔!」吳媽媽說,既然孩子不抗拒且能堅持下去,所以爸媽樂觀支持。

慢飛天使 馬背上學會人生步伐

吳小弟的治療師阿笠表示,馬術治療昂貴又未納入健保,可是比起冰冷的傳統治療方式,「活生生的馬更能被孩子接受」。治療師坦言,馬術治療的運動成分居多,主要是「動物引起小朋友運動慾望」,孩子騎馬時笑咪咪,老師下的指令都願意配合,這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

此外,馬匹走路的步態與頻率與人髖關節擺動相似,坐在馬背上,人體被帶動做8字形3D運動,還有跑步「打浪」律動,腳跨馬背就像在拉筋,背部、肩頸與手都要施力,練習屁股用力站、坐,漸漸地肌力、動作與平衡越來越好,到最後,孩子自己掌韁繩,「能力回到自己手裡」,找回自信與自理能力,減少社會資源與家人的照顧負擔。

當然,馬術治療非人人適用,實驗證明,馬術對腦麻與肢體受損、中風輕癱者效果佳。有時騎馬更像「寵物陪伴」,動物真誠簡單的互動,也幫助過自閉症、情緒障礙者打開心房。阿笠建議,家長把馬術當作運動,才不會對治療產生得失心,並希望不要把馬術當跟風潮流。其實,馬術如同游泳、打球,都需要持之以恆,重要的是家庭穩定、父母願付出心力才是進步關鍵。

阿笠在民國94年加入馬術治療志願服務,至今已輔導近50個案。他表示,馬術治療需要治療師、領馬教練、志工與家長隨伺在旁,人力成本高、收費貴,家長盼納入健保補助。再者,台灣馬術治療都由物理或職能治療師兼任,台灣尚無馬術治療認證,全台赴外取得馬術治療師證照者不出10人,這都是未來馬術治療在政策上需要面對的議題。

是上帝的不良品 還是人類的不良環境

據統計,有學習障礙的兒童約占6%,相當一個班級30個小學生中就有2個有學習困難。治療師表示,除了基因問題,現代人晚婚、高齡產子、環境汙染惡化、弱勢、單親、隔代教養,包括當今新住民的孩子,健康聰明卻存在後天文化不利等因素,因而出現早期學習遲緩現象。環境越來越複雜,需要被幫助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是未來的資產,還是負債,端看大人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環境。治療師表示,未來,除了醫療機構提供制式的療育,還需要更健全、多元的早療環境,例如:運動治療、水療、音樂治療、寵物治療、繪畫等,提供家長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服務。◇

延伸閱讀
為什麼男人容易有大肚子?
2017年02月02日 | 7年前
排便不順?7招自然療法助改善
2016年12月25日 | 8年前
2017年養成正確生活方式
2017年01月06日 | 8年前
如果成天坐著 需運動多久
2017年01月1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