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證券員工私刻公章 引發債市信任危機

國海證券日前發生假章事件,引發中國債市信任危機。(大紀元資料室)
國海證券日前發生假章事件,引發中國債市信任危機。(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李泓博、劉毅/綜合報導】

中國日前發生國海證券「假章」事件,有分析認為,該事件引發滾雪球效應,國海證券事件已從單純的機構間行為,逐步演化成一場債券市場的信任危機。

12月14日,有中國媒體報導稱,國海證券一債券團隊前負責人張揚用「假章」冒用國海證券名義,讓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債券出現虧損;但廊坊銀行當日發布聲明稱「與國海證券無任何往來」,並稱不存在傳言中的虧損。

12月15日,國海證券緊急停牌,並稱經核查,張揚與另一老員工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公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公司未授權張揚、郭亮開展文中所提及的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揚、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國海證券還表示,張揚已經於2016年8月1日離職,而郭亮目前已經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其合約早於8月到期。

此說法一出,引發國海證券眾多交易對手機構恐慌,擔心自己手中已簽訂的合約是否蓋上了假章、無效用的章,紛紛前往國海證券位於北京市騰達大廈的分公司「討說法」;據財新記者了解,至少有20多家國海證券的交易對手牽扯其中,大多為證券公司,也有個別城商行。多家機構派人到國海證券北京分公司緊急溝通,但沒有獲得其希望的「認可交易」的承諾。

12月18日,國海證券發出正式公告稱:「根據司法鑑定機構出具的結果,相關涉事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印章與我公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公安機關已經立案。

截至18日,國海證券和眾多機構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分歧,前者認為主要責任在於冒用公司名義、偽造公章的前員工,國海證券是受害者;後者認為這不能僅僅歸結為個人責任身上,涉案者確為國海固定收益團隊成員,不管案發後是否離職,不管是否涉及偽造公章,國海都該承認相關交易,承擔債市暴跌造成的浮虧。而在12月20日,中國國債期貨主力合約開盤下跌,創上市以來新低。

據香港《經濟日報》20日報導,國海證券「假章」事件的持續發酵已影響到很多債券從業人員的信心,導致機構人人自危,信用危機不斷蔓延。要求債券信用體系健全、債市業務流程強化、代持業務監管等呼籲聲不斷湧現。

所謂債券代持,是指投資機構在正常的債券業務之外,向代持機構轉讓債券並約定回購的時間、價格,從而獲得增量現金而放大債券市場交易槓桿的行為,代持機構會相應獲得資金拆借的利息收入,目前監管層並未明文禁止。

由於銀行間市場很多現券和回購交易是建立在交易對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有些協議甚至是口頭達成的,因此,此次國海證券事件已從單純的機構間行為,逐步演化成一場債券市場的信任危機。◇



延伸閱讀
立院三讀 債券證交稅再延10年
2016年12月16日 | 8年前
前債王:商品比股、債更安全
2016年08月07日 | 8年前
也談「8月賣股」
2016年08月07日 | 8年前
陸AAA級債券 逾半等同垃圾債
2016年05月26日 | 8年前
棄陸股 中國散戶轉向黃金和美元
2016年01月15日 | 8年前
違約風險加劇 45企業棄發500億債券
2015年11月25日 | 9年前
股債齊拋 美投資人持現金
2015年08月3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