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農產品供需數據 中美估算差很大
為了搞清楚農業領域的狀況,中共政府開始發布五大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估計數據。但是北京的數字跟美國農業部的數字,有非常大的差別,後者被廣泛視為權威。這讓商品交易商對中共數據的可靠性再次失去信任。
比如,對於中國在2016~2017年消費玉米的數量,中共的估計比美國的估計低7%。對於同期玉米的進口數量,中共的估計僅為美國估計的1/3。
中美商品數據分析公司執行長吉姆‧黃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共官方數據是「如此瘋狂」。他說,中國生豬實際數量可能比官方數據低20%,因為美國數據暗示,中國進口和生產的飼料餵不飽官方宣稱的那麼多頭豬。
中國可以生產多少農產品,以及需要從外國進口多少,影響著全球農產品的價格。隨著中國在農產品進口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得到準確的數據對於全球市場來說,成為更迫切的問題。
同時,中共政府仍然拒絕發布一些農業關鍵領域的數字,比如堆積如山的玉米和大豆庫存的數量。中共對小麥和水稻也沒有提供多少數據。
美國農業部中國經濟學家弗雷德‧蓋爾告訴《華爾街日報》:「如果全球市場不知道中國的情況,它們可能被打個措手不及。」
中共在7月發布一個數據系列,模仿美國出版的《世界農業供需估計》,涵蓋五大農產品——大豆、玉米、棉花、植物油和糖,並提供去年、今年和明年的消費、生產、進口和出口數字。
大多數分析師繼續使用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作為他們評估中國農業前景的依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涵蓋全球市場,幾十年來基本上被視為公正可靠。
全球市場尤其感到困擾的一個問題是,中共近年開始拋售一些存貨。這可能損害全球農產品價格,因為這使中國市場減少了對海外產品的需求。
拿棕櫚油舉例。分析師原本預測,2016年它的價格是675美元一噸,但是由於中共決定拋售油菜籽(棕櫚油的替代品)存貨,棕櫚油的價格受到打壓。
這說明了,為什麼市場觀察者如此熱切地希望中共公布農產品庫存的數據。
對庫存數據缺乏了解造成全球市場的許多不確定性和波動。BMI研究公司商品研究主管奧里利亞‧布里奇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共當局發布的價格、拋售庫存的速度和數量,目前是玉米和棉花等商品價格波動的最重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