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生態除蟲 大勝噴農藥
日本電影《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描述一位果農種植無毒蘋果,不噴農藥,卻引來很多蟲害,周遭果園都受波及,引起公憤。他意外發現深山裡的果樹結實纍纍、無蟲害、無病,也發現,妻子在果園中種植的蔬果滿是雜草叢生,但收成的番茄果實卻是大又甜。他則將自己在山上的發現,開始在自己果園裡實驗,無農藥的栽培研究終於成功。第一年無農藥栽培下生產收成的蘋果,果實雖然很小,但色澤紅潤飽滿、果實甜美。
一般說來,噴灑農藥的慣行田應該是害蟲越來越少,但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彭仁君花2年調查南安部落有機田的生態,發現慣行田的害蟲多於有機田,有機田捕食害蟲的天敵數多於慣行田,證明生態機制比人為的農藥、化肥更有效率。
彭仁君表示,有機耕種幫助有機生態系統建立,因此從水稻插秧起到現在,成群害蟲進來也不怕,由於生態系統形成的防禦機制架構起來,即使5、6月西南氣流帶來龐大的飛蝨族群,一旦進入這個系統,可預期大半會被消滅。
調查顯示,南安有機田的生態防禦網,確實能夠有效對抗害蟲危害;且有機田生態防禦比慣行田人為防治效果好。但這個經驗是否適用於其他地區,則未有定論。
彭仁君分析,慣行農業害蟲高於有機田的可能因素,慣行田施用高氮化肥,促進害蟲繁殖,加上除草劑及農藥的使用,已造成農田生態系的斷裂,這使得天敵數量及控制力量不足,而產生抗藥性的害蟲,也使得農藥失效,在此失衡狀況下,害蟲數量反而高於有機田。
他強調,有機耕種幫助了水田生態系統的建立,尤其是農民使用的有機肥料,讓搖蚊到田裡大量生產,成了溼地生態重要的基礎。他以20×5平方公分為單位計畫搖蚊幼蟲數量,有機田平均約20多隻,慣行田則不到5隻。
他說,「有機肥料非常重要,提供搖蚊所需的養分,牠們取食排出的大小便能幫助植物吸收養分,讓土壤更肥沃;搖蚊成蟲後,躲在水稻上,蜘蛛就入場了,整個系統就起來了。不但幫水稻,也帶動整個生態,把生態系統建立起來。」
另外,有機和慣行田的差異也顯現在放水之後,水稻插秧後2個月會將水排乾,目的是讓根系扎深一點。放乾水時,很多生物都因此死亡或離開,可是再放水回去時,慣行田恢復生態的能力遠比不上有機田。
彭仁君解釋,有機田放乾雖對生態有影響,但因底層有機質保水力強,不會讓土壤立即乾涸,因此當水一回來,這些生物很快就恢復,不會因此消失。而慣行田本來就缺乏生物多樣性,即時偶爾出現的生物,也會因乾旱一去不回。
彭仁君也發現農民很懂得生態防治,如有「米王」之稱的農友王政德,以提高田裡的水位,抑制雜草生長速度,這種方法也讓生態更好,因此田裡蝌蚪特別多,也發現很多魚苗在田裡生長,營造了有機的環境,讓生物得以發育成長。「這些生態智慧,不但提供了健康的環境,更讓部落發展更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