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銀行調查:9成1醫護人員曾被惡意對待

【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

根據1111人力銀行醫護專區針對醫療相關從業人員進行調查,有超過九成一的受訪醫護人員,曾遭受病患或其家屬不合理對待,其中又以「言語辱罵」、「被投訴」、「互動態度不佳」最多。1111人力銀行表示,調查顯示,病人的惡言相向等情緒反應,多數醫護人員為完成醫療處置,會選擇隱忍、默默承受。

調查發現,而受到惡意對待的當下,有五成九的受訪醫護人員會「選擇隱忍」,其次則以「找院方/主管處理」、「言語回擊/訓斥對方」較多。事後更有近六成坦言「不會向院方申訴」,而默默承受;另4成有向院方申訴者中,多數「被口頭安撫」、「被要求向病患/家屬道歉」或「由院方/主管直接找該病患/家屬理論」。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指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醫療常識的普及,以及健保制度造成的醫療廉價化現象,讓醫療資源不再遙不可及,甚至在便利、便宜的「親民」氛圍下,越趨朝向「服務業化」發展,使得民眾枉顧醫療專業,誤以「消費者心態」對醫療行為上有過度期待,在醫病認知落差下,造成醫療糾紛不斷,甚至演變成醫療暴力,讓目前倍感壓力的醫療從業環境猶如雪上加霜。

李大華進一步分析,醫療人員受過專業訓練,面對病患的緊張情緒往往已有因應之道,然而,在醫療普及的現今,民眾對醫護專業的尊重不如以往,將過度擴張的消費者意識誤用在醫療行為上,因此更容易產生爭議及糾紛,調查顯示,病人的惡言相向等情緒反應,多數醫護人員為完成醫療處置,會選擇隱忍、默默承受。

李大華進一步指出,從科別分析,精神科面臨非理性病患的機會較大,因此無法預期的暴力行為自然比例較高;急診科則因狀況緊急情緒起伏較大,加上檢傷分級觀念不佳,醫療人員也成為病患及家屬情緒出口的受氣包;而復健科屬於慢性疾病或需長期治療者或年長者,病患及家屬的情緒長期低落,也成為醫療暴力的未爆彈。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曾修儀指出,台灣目前的護理師執業率仍在61%在國際間偏低,護理師離開工作環境,則多因薪資與工作不成比例、護理環境欠佳等原因,而醫療糾紛及醫療暴力亦屬其中。雖然,現行《醫事法》已加重醫療暴力的刑責及罰鍰、不少醫院亦開授防身術及暴力前兆課程以預防暴力事件,同時院方的處理方式也漸朝向不姑息的態度,但整體醫療暴力的預防,仍待有關單位強力宣導,才能達到防範的效果。◇

延伸閱讀
上班族不開薪 8成想出國
2016年08月01日 | 8年前
景氣低迷 5成企業不用新鮮人
2016年07月22日 | 8年前
景氣差 8成上班族想兼職打工
2016年06月24日 | 8年前
企業第三季徵才 僅5成有意願
2016年06月20日 | 8年前
景氣差 願用新鮮人企業少19%
2016年05月27日 | 8年前
企業需求弱 年後轉職潮降溫
2016年05月23日 | 8年前
調查揭職場3惡 7成白領盼改革
2016年05月1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