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房產何處去?世界各大城稅費比一比

英國倫敦是華人最愛的三大房市熱點之一,圖為倫敦大笨鐘。(大紀元資料室)
英國倫敦是華人最愛的三大房市熱點之一,圖為倫敦大笨鐘。(大紀元資料室)

編譯/明曦

日前發布的「全球置業稅務報表」,針對全世界15個重點城市購買1百萬、1千萬美元房產的投資者,做了財產和稅收成本的評估。這份報告,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簡明的全球房市比較。

由於全球許多房產市場價格增速減緩,交易成本和稅收對於投資者來說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由萊坊(Knight Frank)公司與安永(EY)聯合製作的「全球置業稅務報表」,假定投資者出租房產5年後出售,據此分析比較了購買、持有和出售房產的稅費影響,並將之分為非稅費的支出和稅費支出兩部分。為了方便比較,報告將這些支出換算成了5年後售出房產時支出占賣價的比率。

例如,在倫敦購買1百萬美元的房產,設5年後成長27%左右,出售時賣價127萬美元。對於這5年中涉及到的非稅費的支出包括:購買時的費用(例如法律、代理等)、持有中的費用(如管理費用)以及出售時的費用(清潔、代理費用等)。

根據萊坊提供的數據,1百萬美元的房產在5年內非稅費的支出總計,為5年後賣價的7.8%。而涉及到的稅費的支出包括購買時的稅費(如印花稅等)、持有時的稅費(如議會稅、豪宅費等)、出售時的稅費(如資本利得稅等),1百萬美元的房產在5年內稅費總計為5年後賣價的9.7%。

該報告指出,總體而言,大部分城市中,在持有房產5年後售出的非稅費支出中,無論是1百萬還是1千萬美元的房產,其比率基本相同,例如:聖保羅、孟買、日內瓦等;而部分城市,如:紐約和巴黎,購買1千萬美元相對1百萬美元的房產非稅費支出明顯要低。

在15個城市的稅收中,稅收最高的是聖保羅,無論是1百萬和1千萬美元的房產,5年後出售的稅費都達到房產售價的31.5%。

香港和雪梨的稅費支出排名也很超前。投資者在香港購買1百萬美元的房產,5年後出售的稅費總計22.4%;在雪梨購買1千萬美元的房產,5年後出售的稅費總計所占比率為26.0%。

購買1百萬美元的房產,按5年後出售的稅費總額所占售價的比率,摩納哥的外籍投資者交稅最低(3.5%),其次是杜拜(3.6%)和巴黎(7.0%)。在摩納哥和杜拜,購買1千萬美元的房產交稅基本與購買1百萬美元的房產交稅百分比相同,然而在巴黎稅費所占比率激增至12.8%。

倫敦房產成本和稅收排名位於15個城市的中間。外國投資者持有1百萬和1千萬美元的房產,5年內涉及到的非稅費為7.8%和5.4%。投資者以自己名字購買的房產,持有5年後售出涉及到的稅費(包括印花稅)分別為:1百萬房產的稅費為9.7%,1千萬房產的稅費為20.7%。◇

 (Knight Frank提供) (Knight Frank提供)

延伸閱讀
全球房市快遞
2016年01月14日 | 8年前
景氣欠佳 北市府標售大樓全流標
2016年01月08日 | 8年前
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連八個月下跌
2015年12月28日 | 8年前
房市南溫北涼 台南永康漲近6%
2015年12月22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