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寧政策多爭議 繼任者跳火坑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2012年2月出任教育部長的蔣偉寧,近2年半的任期風波不斷,過去十二年國教造成數十萬考生與家長怨忿不滿,下台聲浪早已不斷,這次論文偽造同儕審查事件遭到波及,引發道德瑕疵問題,被認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身為第25任教育部長,蔣偉寧任內發生許多大事,也是政策變動最大的一位教育部長,除了十二年國教正式實施,還包括高中職全部免學費跳票、高中課綱微調、會考免試爭議、國內首見大學退場、研究助理納勞健保、常態化學雜費調整機制等。

蔣偉寧專長為土木工程,卻空降教育部,並無任何教育背景也不為教育界所熟悉,因此遭到各界質疑,雖然上任後因身段柔軟而獲得不少支持,十二年國教從原先高中職全免學費跳票,加入排富條款,到免試入學卻不免試,反而更多考試,國中教育會考改成「三等級加標示」,讓原先立意良善的十二年國教淪為四不像又激起民怨的政策。

十二年國教政策反覆 家長學生無所適從

十二年國教原先規劃,原本從高一逐年開始免學費,馬政府定調為全面免學費,不過行政院長江宜樺卻因財政問題,宣布只從高一開始做起,採排富政策。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曾提到,十二年國教不可能一蹴可幾,必須分階段達成,社區高中職免試入學也許需要5年、8年或10年才能達成,最終目標是要取消基測,最後因配套措施問題,依舊無法順利推動。

直到2011年,馬英九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再次宣布啟動十二年國教,先從高職做起,並定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要教育部短期內達成目標。

外界認為,雖然蔣偉寧在任內可謂戮力以赴,卻因十二年國教如何免試、免費、分發、幾次考試、特招比例、會考特招區分、課綱等因各種聲音而不斷調整,反而把整個制度搞得繁複難懂,家長學生無所適從。甚至讓家長上街遊行,高喊「自己的孩子自己救」。

十二年國教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後,論文造假爭議再延續4天後,最終不得不辭職,最後淪為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的替罪羊。

前國科會主委投書 批蔣偉寧早該下台

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則在媒體投書提到,不知情的造假論文,無論如何是個汙點;蔣偉寧對這件事該負的責任,是道德操守面的。然而即使沒有這個論文造假案,他也早該為十二年國教政策負責下台。他說,「既為責任政治,也為自己所剩不多的風骨」。

他痛批,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碰到完全沒有理念的政務官,盲目地吞下所有不成熟的長官意見,把國家社會人民的災難視為無物。正因為沒有理念,所以事情永遠在枝節技術面打轉,最後弄出個不可收拾的局面。

由於少子化,許多學校公立學校則希望調漲學費,蔣偉寧欲推動「常態化學雜費調整機制」,卻引發師生強烈不滿,認為此舉勢將教育商品化。

頗具爭議的另一項,則是針對高中歷史課綱進行「微調」,對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時期的內容增加中立描述,被在野黨批評為「去台灣化」,宣傳大中國思想,導致綠營執政的6縣市不配合調整,形成地方槓上中央。

在二次免試放榜前夕,特色招生甫落幕之際,蔣偉寧爆發論文造假風暴,請辭後卻全身而退回到中央大學任教,卻留下十二年國教的爛攤子給臨危受命的政務次長陳德華,未來接任的新任教育部長是否能解決國教爭議,則備受關注。◇

蔣偉寧爭議事件簿

2012年11月 學生發起反媒體壟斷運動,教育部發文給全台4區學務中心,要求關心學生,並附上37所參與串聯活動學校名冊,引發學生質疑白色恐怖,清大學生陳為廷批蔣偉寧是滿口謊言、偽善的教育部長。
2013年6月 十二年國教免學費政策強調不排富,最後卻跳票,訂出排富門檻。
2014年1月 教育部調整高中課程綱要,歷史與公民科引發去台灣化、並宣揚大中國思想等質疑。
2014年6月 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縮減數學必修學分數,數百名院士連署反對。
2014年6月 首屆十二年國教第一次免試入學放榜,不少高分群學生因超額比序不公而落榜,無法就近入學等問題,家長遊行高喊「自己孩子自己救」,要求蔣偉寧下台。
2014年7月 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涉嫌假造人頭,自審論文刊登在JVC上,遭SAGE撤銷60篇論文,其中有5篇與蔣偉寧掛名,列為共同作者,引發學術造假達最高層級的醜聞事件。

資料來源:網路       記者江禹嬋/製表

延伸閱讀
為12年國教獻策 師培期刊年出3期
2015年04月17日 | 9年前
民團赴政院抗議 揭發兩岸陰謀論
2015年03月30日 | 9年前
涉論文審查造假 蔣偉寧停權1年
2015年02月06日 | 9年前
會考成績單 基北區與全國一致
2015年01月28日 | 9年前
普亭:2024前下台 戈巴契夫斥自大
2014年11月24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