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畫《最後的晚餐》

 (圖/邱榮蓉)
 (圖/邱榮蓉)

文/邱榮蓉

幾年前,友人要搬新家,特別委託我臨摹仿畫達文西的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給她。她一家人篤信基督,打算將這幅畫掛在新家的牆上,這樣每回飯前或睡前對著畫作禱告,會讓他們夫妻更加平安喜樂!

我雖是基督徒,也明白這畫呈現的故事和意境,但最怕的就是畫人物,各有姿態表情不說,還得畫出每張臉在原作中獨一無二的氣韻!這張《最後的晚餐》,除了耶穌外還有十二個門徒,彼此交頭接耳各有所思,人物和穿著都是西方人的樣式,手邊的參考資料,僅有友人從網路上列印的原畫圖片,解析度很低,放大看感覺像是霧裡看花似的更不清楚!

我沉吟再三,感覺畫其他名不見經傳的臨摹仿畫還好,畫得好壞、是否與原畫有出入?看畫的人完全無法評斷。相比之下,畫世界名畫簡直就是自找麻煩,本身先要有不怕人取笑的阿Q精神,下筆之前還得再做足功課──大型壁畫《最後的晚餐》的原畫尺寸為 4.6 公尺 x 8.8 公尺,由李奧納多.達文西繪於米蘭,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我心想,原創是大壁畫,總不能畫得太小,於是將它比例縮小在對開大小(猶如攤平的全張報紙)的水彩紙上。考慮到草圖的基本功複雜:裡面有人物和空間配置、左右牆面透視;畫室內建築物必須有尺寸比例,才會讓空間透視感呈現出自然不失真的感覺。

為了能萬無一失的畫出最好效果,我另上書店挑了二本解析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的專書參考,二書比較之下,發現原創壁畫曾經年久失修,找專人修復後竟然有不同的版本出現!

最後我用自己的直覺,挑出比較喜歡的那張,增減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念和技法後,仿畫成現今的樣子:以透明水彩、水溶性色鉛筆、水蠟筆,這些混合媒材來表現。

這幅臨摹仿畫,我覺得最難畫的地方,不是耶穌和十二門徒的互動與肢體表情,反而是頭頂的「天花板」,因為有尺寸、遠近、大小的透視關係,必須按照比例一一呈現,一點兒都不能馬虎。畢竟,達文西當初用一點透視,將畫面的焦點落定在耶穌的頭上,自然是有道理的。

感謝友人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要不是受人所託,我這一輩子大概也不可能畫出這張《最後的晚餐》吧!◇

延伸閱讀
味道中的記憶
2015年03月01日 | 9年前
【彩繪生活】巧手藝包餃子
2015年02月06日 | 9年前
【彩繪生活】眷村,家鄉亦故鄉
2015年01月07日 | 10年前
教畫
2014年12月16日 | 10年前
閱讀時光
2014年12月16日 | 10年前
溫暖的十二月
2014年12月16日 | 10年前
窗前的三色堇
2014年12月08日 | 10年前
一瓶麻辣醬
2014年12月01日 | 10年前
傳統市場的中藥鋪
2014年11月24日 | 10年前
難忘那一年
2014年11月17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