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陸銀放貸飆升 違約壞帳風險上揚
中國的銀行在新年出現驚人數字,面對政府遏制信貸增長的努力,1月新融資竟創4年來最高。外媒評論說,中共此舉突顯金融系統違約和壞帳的風險。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銀行通常在年初借貸最多,但今年1月放貸數字仍異常強勁。1月新的人民幣借款是1.32兆元(人民幣,以下同),近12月總額的3倍,比市場預期高出2千億元,創2010年以來高點。
而總融資額(總社會融資)的新信貸發放指標(包括有影子銀行之稱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放貸)也出現飆升,1月達到2.58兆元人民幣,比外界預測高出25%。
借貸熱潮增添中國越來越依賴債務的擔憂,與當局此前聲稱控制貸款增加背道而馳。
中共銀行並未真正收緊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說:「我們可以看到當局從未像某些人擔憂的那樣意圖收緊。」
在過去一年中共央行(人行)已穩定的引導市場利率上升,但1月借貸的強勁令外界的看法轉變。「現在你知道中國的銀行並沒有真正收緊。」美國美林銀行分析師陸挺在報告中說:「銀行的政策姿態保持中立。」
每當貨幣市場利率大幅飆升時,中共央行就會迅速向銀行體系緊急注入資金,以防財務問題蔓延。
細看1月信貸數字,可發現一個潛在的轉變,從影子銀行放貸轉向在更大程度上由銀行進行表內放貸。總融資額雖然高於預期,但上個月總融資額與2013年1月基本相當。
分析師指,此轉變若持續下去,將意味著北京方面試圖控制住不斷增長的影子金融業,同時希望不對整體經濟造成過大損害。
《彭博社》報導指,這些數據加上高於預期的貿易數字,暗示中國可能限制國內生產毛額(GDP)從去年的擴張7.7%減緩的規模。同時,這些數字與人行提出的銀行必須控制貸款增加的要求背道而馳,也突顯來自於信用成長的經濟報酬減少。
「銀行仍然在投放許多信貸,」澳新銀行集團大中國區經濟學家劉立剛說:「在政府的頭腦裡,增長仍然非常重要。」
隨著中共領導人準備下個月的全國政協、人大「兩會」,官員仍須應付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貨幣市場的波動和影子銀行的風險。上個月的一場救助避免了中國10年來的首次信託違約。
當局對信貸增長不安
至於因違約風險而遭到嚴格審核的信託貸款則約為去年同期的一半。
倫敦凱投宏觀經濟研究所Mark Williams認為,人行已清楚表明,仍對信貸增長的步伐感到不安,「我們因此預計市場利率將繼續上升,進一步放緩信貸增長的步伐,特別是在影子銀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