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城鎮化 3年121兆 恐成地方官逐利溫床
近日,中共多個會議為中央力推的新型城鎮化(都市化)鋪路,據稱城鎮化規劃將於明年發布,但面臨著人到哪去、錢從哪來、地怎麼管3大難題,有學者擔心,土地是中共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新城鎮化恐淪為地方官府逐利的溫床。
目前中國的人口城鎮化率遠遠低於城鎮化率,去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2.57%,但人口戶籍城鎮化率僅為35%左右。在這種 「半城鎮化」的現象,使被納入城鎮人口統計的2億多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無法平等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
城鎮化既關乎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及區域協調發展。大城市的房價、交通及不公平的公共服務,讓人們意識到,中國的「造城運動」已積累大量突出矛盾和問題。
中國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表示,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沒有改變現在利益集團左右話語權的局面,主流觀點仍試圖切割農民和土地間的關係。
城鎮化3難題
人口的城鎮化將是第一難題,農村居民變成城市居民後,所應享受的各種公共服務,使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不願揹負這樣大的一個財政包袱。
其次,加快推進城鎮化需要大量資金。據中共國家開發銀行預計,未來3年中國城鎮化所需資金就高達25兆(人民幣,以下同;近新台幣122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認為,政府財力有限,光靠財政來支撐城鎮化,等於逼著政府盲目舉債,蘊含巨大風險。
據希望之聲電台報導,前中共總理趙紫陽的智囊、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姚監復此前即預測到,發展城鎮化,將帶給地方政府新一輪的土地財政機會,地方政府可藉此低價徵農地、高價轉賣給開發商謀利,「一畝地轉讓過程中,政府約得60%,開發商得40%。」
至於城鎮化的第三大難題是人多地少。城鎮化讓中國平均每年減少耕地600多萬畝,逼近18億畝的耕地紅線,也使中國糧食的自給水平下降到90%以下,低於95%自給率安全線,引發糧食安全問題。
一向以犀利的語言著名的房產大老任志強稱「新型城鎮化就是蒙人(唬人)」,農民並非最大受益者。所以政府急於城鎮化,就是為政府多撈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