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中國經濟】拆村造鎮 千萬農民成流民(下)
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一樣。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進程如下:在工業化過程中,由於城市的現代經濟部門增多,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漸從農業部門轉移到城市的現代經濟部門就業。
中國的城市化不同於世界各國
這一農村人口逐步遷徙至城市的過程就是城市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社會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與就業機會的增長是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前提。
中國近十多年的城市化進程,是房地產業對土地需求激增導致的「偽城市化」。其特點是:在未形成新的產業之時,政府出於地方財政的需要,利用行政權力在農村強征農民土地、在城市拆遷大量民房,強行製造了城市化過程。
在城市化過程中,官員與房地產開發合謀賺取了超額利潤。但失去了土地的農民就算從農村戶口變成了城市戶口,卻並沒有得到工作機會,成了新的城鎮遊民。在拆村運動發生之前,這些失地農民就已經高達1.2億。
儘管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早已開發過度,但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早已經熄火,地方政府需要財政收入,所以尋找新的GDP增長點就成了政府及為其服務的學者們的主要任務。
現在有關「新城鎮化」好處的論述、以及「新城鎮化」與過去的城市化如何不同的文章有不少,有人甚至虛擬出新城鎮化後將產生的新消費與服務業的增長,但都迴避一個問題,即就業機會如何營造?如果沒有就業,消費、服務業就等於無源之水,農民們的土地補償款用光了之後,他們將如何獲得後續消費能力?又哪裡有錢支付服務費用?
因此,在天花亂墜的專家論述新城鎮化好處之時,一份非專家的民間語文推出了一個專題:〈城鎮化勿強推,讓農民在自由中失去故鄉〉──標題中的「自由」,顯然是借鑒了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話,即英國農民在圈地運動中失卻了土地,因此也失去了土地的羈絆,變成了一無所有的「自由人」,成為流浪漢。
一個正在擴張的流民中國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過去五年來中國規模浩大的「拆村運動」。各地政府手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尚方寶劍,打著「城鄉統籌」、「舊村改造」、 「小城鎮化」旗號,用「宅基地換房」、「土地換社保」等作誘餌,逼迫農民上樓,導致不少自焚、與拆遷者同歸於盡等人間慘劇,無數農民被剝奪了房子與土地。
中國媒體在過去幾年,沒少報導過這類人間悲劇,但因為舉世皆知「新城鎮化」已成為新總理李克強認可的新經濟增長點,大都不敢再觸黴頭,在其履新之際指出「新城鎮化」與原有的城市化乃是換湯不換藥。
今後的「新城鎮化」如果仍然是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與銀行合作圍繞土地牟利,土地收益還是在政府、開發商和城郊農民之間分割,農民仍然得不到新的就業機會,這種無就業增長的「新城鎮化」只會造成更多的問題,比如製造一個流民中國。
流民中國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這有無數次改朝換代的歷史經驗為證,那些赫赫有名的農民起義,不如說是流民起義,如明末李自成起義、清中期的太平天國起義,其主體就是失地農民。
專制政治歷來有「官逼民反」的基因。儘管如今中國政府的維穩能力遠遠超出前代王朝,流民們的武裝卻無法追比前輩,連菜刀都要實名購買。但失去生存條件的流民雖無反的能力,卻有亂的能力。
他們雖然對付不了武裝到牙齒的政府軍警,但對付手無寸鐵的平民卻綽綽有餘。中國現在各種惡性刑事案件高發的原因,其中就有一份政府大規模搶地的「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