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保健
中醫的養生與西醫的保健,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實質的意義與內涵是不同的。西醫注重表面物質的現象表現,研究有形的人體,理論也是由分子生物學、組織學、病理學、大體解剖學等為基礎;中醫除了解人有形的身體外,更注重經絡氣血這些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
生老病死是人必經之路,人出生後逐漸長大,最後走向衰老,導致生病,而延緩衰老、增長壽命就要學會養生。現代醫學發現,疾病早期是無聲無息的,但是出現症狀時,常已到了中後期階段,要治癒是很困難的,所以現代醫學強調保健。
保健與養生,名詞不同,目標一致,內涵卻是大相逕庭。西醫注重有形的物質,中醫除注重有形的人體,還強調無形的氣與神。
西醫的保健主要是改善生活型態、除去致病危險因子、強調抗氧化食物與藥物等等。
生活型態改善是最基本有效的方法,所有疾病皆可適用,常用的如戒菸、規律的運動與健康飲食。如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希望每天能夠30分鐘快走,1週至少5天,達到150分鐘的最低運動量。健康的飲食意味著少油少糖,熱量不能太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要減量,不能吃油炸的食物。
疾病危險因子是利用現代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方式尋找出來,再針對這些危險因子訂定預防之道。例如癌症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威脅,預防方法包括避掉致癌物、戒菸與避免過度日晒等,所以要重視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適當體重與癌症篩檢。
針對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篩檢方式,所以多種癌症就需要有多樣的方法針對。例如乳癌篩檢包括乳房自我檢查、乳房攝影;大腸癌有糞便潛血反應檢查與大腸鏡檢查;子宮頸癌需要子宮頸抹片檢查;針對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患者則需要肝臟超音波檢查。
抗氧化抗衰老的方式在西醫也很火熱,因為西醫對人體的認識,從小至大分別為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在分子層級的研究中發現自由基理論。因為細胞在氧化過程中,產生了不成對電子的原子、分子、離子等,其不穩定性會掠奪細胞分子的電子,產生細胞傷害。如常用的維他命E、維他命C、胡蘿蔔素就是以抗氧化原理作為抗衰老的輔助藥物。雖然許多臨床研究仍駁斥這種說法,但抗自由基理論在人們追求青春不老的心理下,依然持續發燒不退潮。
中醫養生一下子就從分子層級往更微小的粒子中去發展了,談到了有形的精、主宰人的元神、流行內外的氣,就是這精氣神三寶形成的生命屏障,讓人體保有健康活力。中醫的保健也是針對著保精、養氣與養神而來。
精藏於腎,精在中醫的分類來說是有形的,是人體中的精華物質。中醫常借用藥食來保精,調和人體陰陽,補虛瀉實,讓人體健康處於最佳狀態。如虛寒者可用補養陽氣的藥食,如羊肉、當歸;氣虛者可用黃耆、人參;陽虛怕冷可用乾薑、附子、肉桂、吳茱萸。
氣可說是無形的,小到人不可能看見,是一種能量和人體活動來源。氣功流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導引、吐納,如華佗的五禽戲與張三豐的太極拳、岳飛的八段錦,都是古代流行的氣功。正傳氣功都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各有其一套功法機理,可打通淤塞的氣脈,使氣血充分循環。
氣功有動功與靜功。動功要緩、慢、圓,如張三豐時代的太極拳慢雖慢,力量還很大,要使經脈中的氣血循環圓滑柔順;靜功有打坐與站樁,要求入靜。一般的氣功只練氣,上層的氣功則是修煉,是煉功。
神也是無形,其中元神為人體主宰,能量最強,護衛疾病與對抗疾病也最強,因此養神就成了中醫養生最為重視的部分,如《黃帝內經》中提到:「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也就是說清心寡慾,不在意名利,不受物慾誘惑,才能使丹田的真氣內守,如此精氣神方能緊密結合不外洩。
恬惔虛無不是個口號,但沒有道德內修可說是萬萬不能。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養生在於德行」,雖不吃藥,德行兼備即可長壽;反之,德行不足,縱服玉液金丹亦沒有福德享壽。
西醫是現代主流醫學,預防保健方法已為大家所熟悉,但這卻是中醫的基本要求。若連基本生活習慣都亂七八糟,還談及中醫的養生之道,則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