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前線】 學與術 雙軌需並重
台灣島上真正能以超人的技術在國外揚威的人,大部分並非喝台灣政府的「奶水」成長,諸如:李安、王建民、曾雅妮、古又文,及最近獲溫網冠軍的謝淑薇等人。這些人皆是自立奮發、自我耕耘,由家庭的支持到異域發光,其後頂多是總統頒賀詞、召見行禮如儀一番。其實對培養人才,政府一向不太積極,忽視的結果著力太少,遑論投資育才。
最近由於「十二年國教議題」喧騰,很多有識之士擔心,年輕人為升學進路問題,在深怕政府只重「學術」、輕「技術」的觀念作祟下,又陷入老舊觀念之迷思。「唯有讀高」的潛意識,分化了想從事技術性工作的學子,而造成技職教育的「邊緣化」。
中研院翁啟惠院長,早在全國教育會議裡便提出,學術與技術應該並重的言論。然而端看目前教育部每年的經費補助,仍舊改變不了大學多、技職少的現象。由於補助少,一般家長認定「既然政府不重視技術,只好讓孩子拼大學」,國家的政策,隨社會觀念轉移,也樂於順水推舟。於是五專變「科技大學」、「專校」變「大學」,總數達176家,密度可謂世界之冠。如此畸形的發展,讓滿街大學生、博士生達百萬人之譜,實在匪夷所思。
貢獻價值V.S學歷價值
最近有博士賣起雞排來,以「博士雞排」為號召,竟然生意鼎盛,同時社會上也升起一些另類的反響:「有錢總比餓死好」,再加上媒體宣揚賈伯斯、比爾蓋茲的學校教育沒念完,還不是照樣發光發熱。於是,有人發起「貢獻的價值」大於「學歷的價值」之說。
以溫布頓網球賽女雙冠軍的謝淑薇為例,她為國爭光的貢獻至大,國人無庸置疑。7月7日當天得獎後,獲得總統電報賀問外,台灣四維公司則獻上TT面膜作為獎勵,和她搭檔的中國選手彭帥,則獲支持廠商李寧運動品牌公司,贈送一部賓士新車作為獎勵。同樣是冠軍,所得到獎勵顯得天壤之別。隔天中國廠商擬以1千萬人民幣,邀謝淑薇轉籍中國,和當初開價1億人民幣,邀高球球后曾雅妮的動作如出一轍。
教改上路 準備好了嗎?
政府從各類的現象大致已了解到,長年忽視技術、忽略技職,只崇尚高學歷的後果,以致人才流失、產業空洞、產學脫節、競爭力下降、GDP下滑之惡果。在103年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政策,不得不面對現實,把技職列入不排富的項目,以期提高技職教育的回升。然而經過多項調查,技職教育的更生,不是只依賴學費一項就可解決。圍繞在陳疴已久的核心問題,從最近台灣教授團提出的建議書裡,知道誘因仍然不足,需要有釜底抽薪、全盤思考的作法才可以振衰啟蔽。
教改盲點 8現象:
以本人在大學執教40年的經驗,提出目前急需改善的盲點如下:
1.國家覺醒太遲,且翻轉社會既成觀念之力道不足。
2.社會價值觀失衡已根深蒂固,需大動作改變。
3.身懷技術的業師皆老化,學歷不足不受尊重,鐘點費不成比例的低。
4.家長主觀意識的決定,學子無法依志願選擇。
5.教育經費分配不均,技職學校設備極為老舊,不符現代產業之需求,減低學習意願。
6.少子化的結果:孩子皆是寶,造成白領意識抬頭,不願從事藍領之工作。
7.教師應有實際實務經驗,而非以學位評量其適任性。
8.技術面可師法瑞士,百萬名錶的設計師,只有高中畢業;學位可學德國,有製靴名師可以掛「副碩士」,鼓勵制度須建立;教學仿效芬蘭,開放自由志願。
總之百年樹人的工程,不能急就章,人才是支持國家的棟樑,「動腦」固然可貢獻,「動手」未嘗不是支持國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