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前線】 教育落差面面觀

無(Photos)
無(Photos)

文/王健(國立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室設組副教授)

納莉颱風那一年,由於防淹設施不周,整個汐止大同路整段、忠孝東路沿線地下捷運被水淹沒,包括火車站、SOGO地下室成了大水庫,2天後水退,所有被泡水的店家、機構開始清運、整理、翻修、消毒,此時赫然驚覺到處尋找工人,卻無處可覓人!3天後,沒輒的商家店內開始發臭,每家急如星火情況嚴重,室內裝潢公會電話被塞爆,亦騰不出人手因應。這是一次重大的機會教育:髒亂、吃重的工作沒人做,現實反應了這社會「高級人」太多,肯低就苦幹的人太少。

所學與所用

2012年依經建會的統計,台北市與新北市各大樓管理的水電工即缺8千人,但每到過年,裝潢工人、水泥工、木工等奇缺,年年如此,即便有師匠,也盡是老邁的中高齡者居多,看不見年輕師匠。這說明了金錢並非唯一的因素,問題是在長年形成的觀念「落差」所致。

優美家具裝潢部總經理洪輝龍指出,一般青年人從事裝潢事業,大部分以設計工作為主要志向,對裝潢施工的實際操作並不熟稔。該公司曾聘用某大學室內設計碩士畢業生參與實際現場設計與管理,竟然發現這位碩士生對家具細部「大樣圖」畫不出來。原來該生熟悉設計原理、施工程序等概略基礎理論,對實際施工操作細節並不熟悉,致細部圖面表達困難,這是一項「學」與「用」落差最大的明證。

將多卻兵少

一般而言,大學追求理論與方法,屬於動腦之層次,亦是所謂「白領工作」,執掌格局、動線、配置、水電、照明、泥工、木工、壁紙工、油漆工、家具工等指揮與整合後,才由師匠們按其圖識、按圖施工。如今的現象是:發號施令的人多,拿「武器」上戰場者少,成了「將多兵少」的現象。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博士憂慮,國內人才養成和國內企業之需求有明顯落差,大家都注重學歷,成了大學生、碩、博士生,而技職方面所需之技術能力人才逐漸被掏空。將來修橋鋪路、上天下海做工程建設的人和站在工廠第一線操作的技術工人將後繼無人。尤其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此現象越形嚴重,非常不實際。

翁啟惠更指出,目前為止,學界都非針對社會所需想問題,理應由業界提出問題所在,兩者在對話中找尋共識,如若美國大學以「問題導向」才是正道。欲使青年人具備學術和技術兼備,又讓業界符合所求,最佳「處方」莫過於參照德國科技大學「准碩士」(Diplomfh)之學程制度,在校3年課程當中,有2年必須在校外實習,累積實務經驗。讓以技術為科系導向的學生,既擁有技術,不愁就業又能滿足學歷之需要。在十二年國教全面開辦之前,我們應為全新布局做準備。◇

延伸閱讀
美國教師剃光頭 讓學生重拾信心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台師大論壇 王金平勉青年懷大夢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大學教授抱寶寶講課 照片爆紅
2015年05月16日 | 9年前
中國學校的「搞政治」教育(下)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中國學校的「搞政治」教育(上)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