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不平凡路 王亭又的七年山海之旅
已經五十多歲的澎湖人王亭又,七年前還是個不上山、不玩水、不露營的人。
朋友相約爬百岳,她總是笑著揮手推掉。「哪可能?那不是年輕人才做的事。」
直到有一次,她真的去爬玉山主峰,打電話給朋友,對方只淡淡回她一句:「我沒有要去哦,你就好好欣賞風景吧。」
這句「好好欣賞風景」像是輕輕落下的一顆種子。
王亭又想不到,之後會在玉山頂上、嘉明湖稜線、泥濘的原始路段、甚至澎湖外海的滑水板上,當快艇拉著她,她連摔三天之後,在年輕人的快速教學下,她居然站起來了,一次次被自己感動。
玉山的風 教她放下計較
第一次攻玉山,走到排雲山莊,一半隊友就放棄了。
有人喘到說:「你不要叫我了,我沒辦法。」有二位直接留在排雲山莊,
剩下的人由領隊帶著往前走。
那天王亭又把邀她去爬百岳的朋友罵到沒力,LINE 裡都是抱怨。
可是站上主峰的那一刻,她說自己整個安靜下來。
「你一眼望出去,人真的很渺小。」
「還好我來了。還好我堅持了。」
風很冷,但把她的心吹得很熱。
回到台中,同學問她:「感覺如何?」
她還氣呼呼:「你還問!快死掉了。」
結果過了一週,她自己打電話去問:「走,我們去嘉明湖?」
這時她才知道:她喜歡的不是挑戰,是山讓人變得更溫柔。
嘉明湖兩次:一次撤退,一次重生
第一次走嘉明湖,天候太差。
抵達第二座山屋時,管理員下令:「不能再前進。」
湖就在前方,可是 6 公里泥濘濃霧,硬去會有危險,於是整隊下撤。
第二次走介茂斯路線。
那是一條原始到不行的路,入口不是走上去,是「攀上去」。
第一位隊友一拉繩就差點陣亡,領隊判斷他不行,要他回頭。
隊友不願意,被勸了兩次才乖乖下山。
路上全是板根、泥地、野豬腳印,前兩公里就折損兩人。
一位甚至滑進洞裡,靠著本能用另一腳頂住大樹,才沒整個摔下去。
腳踝粉碎性骨折,休養半年。
「所以爬山沒有老鳥、新手,每一步都要小心。」領隊事後說。
但這條路也給了她意外驚喜。
領隊助手走錯一個彎,他們闖進像《阿凡達》的世界:
霧光在原始林裡漂著,樹根像巨獸的脈絡,整隊人站著看呆。
「那天真的不後悔,走錯路也值得。」
報錯方向的助手,被大家笑稱是「功臣」。
在疼痛裡練習 在堅持裡成長
為了不拖隊友後腿,她開始真正的自主訓練。
每天背著五公升的大水瓶,從自家一樓爬到五樓。
一週從 5 趟增加到 10 趟、15 趟、20 趟。
上樓梯,下樓坐電梯,反覆做。
「我同學說,停下來時就環顧周圍的風景。你不會失望。」
這句話她記到心裡。
她不只是爬山,也騎腳踏車。
車隊不是競賽型,只是「八卦聊天型」。
但就靠著這些累積,她的體能慢慢有了底。
海上的學徒 滑水板裡的三天
她不只被山吸引,也被海收服。
第一次玩滑水,她喝了三天的海水。
教練說:「一拉起來那一秒站穩,你就成功了。」
但王亭又不是轉過頭就是沒轉好,每次都是啪地摔回水裡。
回家後,她竟然拿木板放在客廳,一邊看電視一邊練「轉身」。
腰痛得要命,但第四天她再下水時,一個轉身就成功上板。
「我喝了三天,也該浮出來了啦。」
那種站起來的瞬間,她形容自己像被點亮。
發現生活 從澎湖人到山海人
王亭又喜歡拍照。
她的手機記下玉山的雲海、嘉明湖的藍、泥濘林道裡的腳印、以及滑水板噴起的浪。
她的影像裡常有一種平靜的力量,像在說:
真正的美,不是靠運氣,而是靠你願不願意走到那裡。
六年來,她爬了六座百岳,玩了水上活動,也露營、野溪溫泉、騎腳踏車。
原本覺得遙不可及的事情,一個個被她做到。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菜鳥啦。」
她講得很謙虛,可是照片裡的她,眼神是亮的。
平凡人 也能走出自己的故事
她沒有喊夢想,也沒說大道理。
只是把「好好欣賞風景」這句話,走成了自己的人生路。
那條路有摔倒、有受傷、有大罵、有後悔,
但更多的是看到風景時那種突然的安靜。
王亭又說:「山會馴服人。你會變得不那麼計較。」
「心胸會變大,像山一樣大。」
住在澎湖的她,對大海的感激之心當然也不會少,她說:「每次覺得心情壞到快滿載,便會到大海走走,把所有不愉快留在海山,離開時會說,
平凡的人,只要願意跨出第一步,也能走向不平凡。
她的故事,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