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澎湖 曾佛賜用相機記下一種安靜的生活
澎湖給人的印象,大多是藍天、海風、花火節、擠滿人的大街。
但攝影家曾佛賜拍的,是另一個澎湖,初冬、冷風、安安靜靜的島。
他笑說:「大家只記得澎湖的夏天,可是澎湖一年有一大半都在吹冬風啊。」
他的照片沒有熱鬧、沒有觀光味,卻有一種走在心裡的安靜感。
這次,他把相機對準冬天的光、港口的浪、孤零零的椅子、收網的漁夫、空下來的街。
拍起來淡淡的,可是很真。
顏色先變 才是冬天來了
曾佛賜說,他不看日子,他看海。
「海水一變暗,風開始打臉,你就知道冬天到了。」
初冬的澎湖,顏色不是壞,而是「淡下來」。
照片裡可以看到整片灰藍的海,矮房的外牆被風吹得有鹽痕,停在港邊的漁船像在休息。
有一張作品,是港邊的木椅,椅子歪斜,後面全是靜著的漁船。
他說:「大家以為我拍椅子,但我拍的是一種等人的感覺。」
那張照片看起來有點孤單,但不苦。
像在說,「島雖然冷清,可是它還是張開著手等著。」
孤寂?不,其實是澎湖的節奏
外地人常說澎湖冬天「寂寞、空、很無聊」,
可是曾佛賜不喜歡這種形容。
「孤寂不是壞,它就是生活的步調。」
他的相片裡有沒人的巷子、半掩的鐵門、一台停在風裡不動的摩托車、生鏽的窗、風把草壓到一面倒。
看起來像是什麼都沒有,
但其實在告訴你:
這裡的人不是消失,而是照著自己的方式過日子。
最難拍的不是海,是光
冬天的澎湖,不常有太陽。
有一天,他在岸邊等光,手凍得發麻,快想放棄了。
就在雲縫打開的一瞬間,一道細光落在海面上。
他說:「就幾秒而已,但很感動。冬天的光很小,可是它一出現,就會讓人覺得有希望。」
照片裡沒有鮮豔的顏色,只有灰海、灰天和一道亮線。
安靜、簡單,但讓人停下來看。
不是要拍『漂亮』 而是拍『有人在這裡』
有朋友問他:「冬天的澎湖很醜,你為什麼還拍?」
他笑著回:「因為冬天也有人活著啊。」
在他的鏡頭裡,有漁夫收繩索、阿嬤提著菜騎車、老人牽著另一半在風裡慢慢走。
不是大風景,也沒有壯觀畫面,
但看了會覺得:「原來離島生活是這樣的。」
他說:「澎湖不是只有熱鬧的時候才有價值。冬天更像它真正的樣子。」
拍照前 會先讓自己慢下來
曾佛賜其實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
「要拍冬天的澎湖,先讓自己慢下來。」
夏天拍照是抓速度、人、煙火、活動;
冬天拍照,是等、是看、是靜。
他習慣在港邊坐著,聽浪聲、看雲動、看海水顏色慢慢變。
「有時候什麼也沒拍到,可是心裡會覺得安靜很多。」
也許,這就是這組作品的氣質,
不是在搶眼,而是在讓人放慢。
如果這些照片能讓人感覺到什麼,他希望是,
「澎湖雖然風大、很冷,可是很真。」
有些人看完照片說:「怎麼這麼灰?」
也有人說:「好像有點孤單。」
但更多人說:「有一種想回去走一走的感覺。」
曾佛賜說,他不是故意拍孤單。
只是冬天的澎湖本來就是這樣,
人少、店少、光少,可是大海還在、島還在、生活還在。
「只要海還在動,島就不會老。」
這句話聽起來平淡,卻像照片一樣,越想越有味道。
風很大 心可以很安靜
如果夏天的澎湖是做夢,
冬天的澎湖,就是醒著的生活。
曾佛賜拍的,不是「最美的澎湖」,
而是「真實的澎湖」。
灰色的海、安靜的港邊、空椅子、落日、冷風、等待、希望,
所有畫面拼起來,就是一座在冬天輕聲呼吸的島。
這大概就是他用相機想說的話。
而那些看似寂寞的初冬景色,
其實藏著一種慢慢的力量,
不是熱鬧的期待,而是低低的、溫柔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