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炒作 恐重演豆豆娃泡沫
中國泡泡瑪特(Pop Mart)旗下的玩具角色Labubu近年因為市場炒作而掀起搶購,但熱度可能已經觸頂。伯恩斯坦(Bernstein)示警,Labubu現象與1990年代的豆豆娃(Beanie Babies)泡沫破裂前出現的典型繁榮與蕭條循環相似,投資人必須注意投機性炒作的風險。
據彭博引述伯恩斯坦亞洲消費股資深研究分析師胡美琳(Melinda Hu)的看法,Labubu的流行主要依賴稀缺性、狩獵式搶購、盲盒帶來的消費刺激及活絡的二手市場,這些特徵與當年豆豆娃崩盤前的投機模式相似,加深市場對該公司後續成長動能的疑慮。
自去年以來泡泡瑪特的股價大漲超過1,500%,但8月觸頂後已回落逾三成,部分原因是一名員工質疑盲盒產品的定價,引發市場熱議。據標普全球數據顯示,截至13日止該股的空單比率已攀升至2.8%,創下自2024年4月以來新高。
市場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泡泡瑪特是否過度依賴Labubu,包含Labubu在內的The Monsters系列,上半年貢獻營收達到35%,雖然年增幅高達14%,但仍難以消除外界對2026年前後成長放緩的擔憂。
胡美琳認為,泡泡瑪特的核心問題在於「能否擺脫對單一IP的依賴」。隨著維持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熱度的行銷費用增加及泡泡瑪特推動海外擴張,利潤率恐將逐年下降。
胡美琳說,目前未見其他IP有能力像Labubu一樣支撐市場熱度。三麗鷗(Sanrio)的Hello Kitty、美泰兒(Mattel)的芭比能夠長期受歡迎的關鍵在於「供應充足且無投機化行銷」,但Labubu未必能複製同樣的生命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