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遇6情境失效

輔助駕駛系統可能無法辨識的6種情況。(高速公路局提供)
輔助駕駛系統可能無法辨識的6種情況。(高速公路局提供)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多數新車都配有輔助駕駛系統,高速公路局14日提醒,輔助駕駛系統非自動駕駛,且有6類情境無法辨識,用路人仍須為車輛駕駛行為負責;此外,近期國道發生多起因貨物未捆紮牢固導致掉落的事件,高公局說,車輛裝載貨物時,應嚴密覆蓋、捆紮牢固,違者最高可處9千至1萬8千元罰鍰。

高公局表示,目前市面上的輔助駕駛系統,多數具備主動定速巡航(ACC)、自動緊急煞車(AEB)、車道維持輔助(LKA)等功能,但其反應、判斷能力仍不足以取代真人駕駛,如當與前車速差過大、前車未行駛於車道正中間、前車突然轉向或切入、行駛路型特殊、大雨、濃霧、強光等用路環境、前車外型特殊等6種情境,可能無法辨識。

高公局說,若駕駛過度信任輔助駕駛系統而鬆懈注意力,當系統無法正確或即時判斷路況時,即可能發生事故,因此提醒駕駛人使用輔助駕駛系統時應特別注意,不同品牌與車款的輔助系統能力差異極大,使用前應詳讀駕駛手冊或相關說明書;使用輔助駕駛系統時,雙手仍須握穩方向盤,保持警覺並注意路況,才能保障行車安全。

國道頻傳貨物散落 雞籠、太空包掉路上

近期國道發生多起因貨物未捆紮牢固導致掉落的事件,包括雞籠、太空包,甚至大綑木棍散落在國道上,其中木棍散落更釀成24台車都遭受波及。

高公局提醒,車輛裝載貨物時,應嚴密覆蓋、捆紮牢固,以防行駛途中貨物鬆脫、掉落或飛散,危及行車安全。違者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駕駛人新台幣3千至6千元罰鍰;若所載貨物滲漏、飛散、脫落或掉落,更可重罰駕駛人9千至1萬8千元罰鍰。

遊覽車轉黃牌跑交通車 最快年底免收公路通行費

此外,2023年曾發生遊覽車在山路翻覆事件,經運安會調查發現,因駕駛平時跑交通車業務,不熟悉山路狀況而出意外。為提升安全,並鼓勵遊覽車轉型專辦交通車業務,交通部日前規劃修正《公路通行費徵收管理辦法》,針對專辦交通車業務車輛納入公路通行費免徵對象,未來專辦經營交通車的遊覽車,上國道將可免收通行費,預估最快年底前實施。◇

延伸閱讀
【讀報心得】報紙不老,讀者不離
2025年09月02日 | 2個月前
普發1萬元 11/17起ATM可領現
2025年11月14日 | 2天前
乾淨世界 道德AI助攻創新教育
2025年11月14日 | 2天前
非洲豬瘟解禁一週 採檢全陰性
2025年11月14日 | 2天前
主計長:經濟成長再上修 或趨近6%
2025年11月13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