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跨境鎮壓 海基會:真正目的在製造恐懼與自我審查
中共近年「跨國鎮壓」「長臂管轄」手段頻頻伸向海外,甚至通緝台灣立委沈伯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將於11月23日舉辦相關座談,邀請台大名譽教授明居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與談,未料報名表單竟遭人恐嚇稱「敢辦就到台大丟汽油彈、砍人」,更寄信到警政署長信箱威脅,囂張言行已由警方立案調查。
對此,海基會副祕書長黎寶文14日在例行記者會指出,中共國跨境鎮壓看似遠端施壓,但真正的目的不在台灣「直接把人抓走」,而是透過點名、輿論操作與心理威嚇,引發台灣社會的自我審查與內部撕裂。
不是要在台灣抓人 而是要讓人「不敢講話」
黎寶文表示,從「實際物理層面」來看,中共在台灣沒有司法管轄權,「不太可能在台灣直接把他想要的人抓走」。但跨境鎮壓的策略並不只在於實際羈押,而是企圖造成心理層面的效果。
他指出,中共操作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是「點名修理」,透過公開通緝或威脅,讓特定人士被標記,形成警告效果。第二是塑造自我審查,「最高境界不是壓迫、不是脅迫,也不是經濟買收,而是大家自己怕、自己不敢講」。
黎寶文說,這在國際上早有研究案例,很多國家都曾遭遇類似操作,而現在正被運用在台灣,「讓大家都知道這樣做會發生特定效果,而這效果是我們不想要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人民對自己的限制。
操作國際輿論、製造內部分化是關鍵
黎寶文指出,跨境鎮壓還附帶另一層目的,就是讓台灣內部出現互相質疑與分化,「讓這個國家內部不穩定,進而導致動亂」,這是共產黨在顛覆其他國家政府時常見的手段,香港與澳門都曾出現相同模式。
他補充,中共的跨境威懾已不只針對台灣,在菲律賓、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也有類似操作,「它不是單純的兩岸關係問題,而是國際政治行動的一部分」。
國際社會已警覺 台灣恐成重要案例
黎寶文說,中共跨境鎮壓的行為在全球已引起反彈,未來有兩種可能方向:一是各國意識到此威脅後,形成「全球共同合作」面對中國的壓迫手段;二是中共可能在部分友好國家透過過境或管道達成效果,藉由國際通緝或配合程序形成新的威脅。
黎寶文說,中共不僅對台灣人士發布通緝,也曾對歐洲議會議員、美國官員發布制裁,因此跨境鎮壓實際上已是中共的「國際行動」,如果國際社會未來選擇共同合作面對這樣的威脅,台灣一定會是一個重要的一份子,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