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關鍵礦物價格 報告揭中共三手段

美國會報告揭露中共操縱全球關鍵礦物市場的「劇本」。圖為鋰礦。(MARTIN BERNETTI/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會報告揭露中共操縱全球關鍵礦物市場的「劇本」。圖為鋰礦。(MARTIN BERNETTI/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陳霆/綜合報導】

美國眾議院對中共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週三(11月12日)發布報告,嚴厲指控中共協調並實施數十年的計畫,旨在操縱全球關鍵礦物市場,並將其主導地位作為「經濟武器」,擴張其製造業並提升其地緣政治影響力。

這份長達52頁的報告指出,北京當局將礦物視為地緣戰略資源,而非典型市場商品。這項戰略可追溯到鄧小平1992年的名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警告:「從手機到戰鬥機,每位美國人都依賴那些被中國(共)據為一己私利所操縱的礦產。正如我們上個月在其稀土規則中所看到的那樣,中國手裡握著一把對準我們經濟的上膛手槍,我們必須迅速行動。」

穆勒納爾受過化學訓練,曾在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工作。他說,北京的掠奪性做法「導致美國人失業,讓美國礦工被迫停業,並危及國家安全」。

報告詳細揭露了中共操縱全球市場的「劇本」,透過下列財政支持與法律的三大手法,將礦產武器化。

巨額國家補貼 收購全球資產

報告指出,中共當局向國有礦業巨頭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補貼,包括零利率貸款,以支持中方在全球收購礦業資產。分析顯示,中共當局為全球礦物計畫提供了約570億美元的援助和補貼信貸,用於收購海外資產與擴張供應鏈。

這種大規模投資,使中方能以低於市場生產成本的價格進行傾銷,將西方競爭者擠出市場。

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加工者,美國及其盟友幾乎不可能確定某些金屬的真實價格。

禁止客觀定價 製造降價壓力

中共當局的法律框架,賦予北京根據其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來提高或降低價格的能力。這項法律規定,實際上禁止企業提供偏離政府意願的「客觀」價格。

報告指出,其中一項核心法律武器,是中共在1997年12月頒布的《價格法》。這部法律保留了當時的三級定價結構,包括:1.市場決定的價格;2.政府指導價;3.政府制定的價格。對於適用於「政府指導價」的商品,生產者必須在規定的浮動範圍內設定價格。

報告強調,在中共的戰略目標下,這些條文會對價格形成結構性的下行壓力。如果北京希望維持低價位,可指控定價高於政府希望價格的生產者,是在「捏造、散布漲價資訊」或「牟取暴利」,促使中企傾向迎合政府設定的低價。

控制產能 扼殺西方供應鏈

報告認為,雖然中共無法控制礦物儲藏的地理位置,但它控制了中游精煉環節,從而維持了對全球供應鏈的「扼殺」(chokehold)能力。估計中企控制著全球約2/3的鋰加工能力。

該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強調:「這項兩黨調查顯示,中共在關鍵礦物問題上根本不遵守規則。數十年來,中共系統性的削弱競爭對手,並扭曲全球礦物市場,以實現其主導地位。」

委員會籲政府建立礦產「總管」

鑑於中共蓄意扭曲市場,報告提出13項政策建議,呼籲美國政府必須立即介入並採取「多重政策」來應對挑戰。主要建議如下:

一、設立「關鍵礦物總管」:統一協調聯邦融資和工業基地建設,並優先為國內採礦、精煉和回收計畫提供低成本融資,設立關鍵礦產稅收抵免。
二、建立戰略儲備:作為對抗價格操縱的緩衝系統,在價格被人為壓低採購,並在市場緊張時釋放庫存,以保護美國工業基礎。
三、價格保護機制:討論設置「臨時最低價格」,確保進口產品價格能準確反映基於市場的生產成本,以防止中共的掠奪性定價行為。
四、國際合作:加強與盟國的協調,共同融資計畫,並協調反傾銷和衝擊保護法規,減少北京價格操縱戰術的有效性。加強盟友在關鍵礦產、礦產回收和再利用方面的協調。
五、設立國家稀土卓越中心:培養所需的專業人才和知識。
六、支持國內磁鐵製造和創新:加速替代材料的開發,減少對稀土資源的依賴。◇

延伸閱讀
研究:外國贊助美左翼團體
2025年11月05日 | 9天前
降低依賴中國 美日合採稀土
2025年11月10日 | 4天前
陸製造業頻傳欠薪 4天爆14起罷工
2025年11月10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