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心得】報紙不老,讀者不離

我特別喜歡讀報的氛圍──早上手裡拿著一份《大紀元時報》,桌上放著早餐,挑個舒服的姿勢,花一些時間,靜靜的享受時光。(123RF)
我特別喜歡讀報的氛圍──早上手裡拿著一份《大紀元時報》,桌上放著早餐,挑個舒服的姿勢,花一些時間,靜靜的享受時光。(123RF)

文/許羽岑(屏東縣立內埔國中)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少看報紙了?只要拿起手機搜尋,五花八門的新聞立刻就會跳出來。即使身旁放著厚厚一疊報紙,也彷彿毫無存在感。更多人反而選擇觀看電視,有精采的畫面重播,也有記者即時播報,哪是平面報紙能比得上的呢?

很多人對報紙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字多又小,就像螞蟻在紙面上爬滿整頁,讓人望而卻步。但我卻非常喜歡讀報,尤其是《大紀元時報》。

曾經有同學問我:「裡面字那麼多為什麼還要看啊?報紙不都是老人才看的嗎?」他們怎麼能懂呢?我特別喜歡那種讀報的氛圍──早上手裡拿著一份《大紀元時報》,桌上放著早餐,挑個舒服的姿勢,花一些時間,靜靜的享受時光。那紙面帶著沙沙的觸感,油墨散發出特有的香氣,而文字則靜靜呈現出這個世界的模樣。這種感覺,是電子螢幕無法取代的,是那些鍵盤敲出來的新聞永遠超越不了的。

我對政治新聞一向興趣缺缺,不是中國對臺灣進行軍演,就是川普又有什麼新動作,或者是哪裡又爆發戰爭。所以我總是把這些新聞擺到最後再看。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報紙副刊B4「溫古知新」版面。印象最深的是《龍文鞭影》「二冬:漢稱七制,唐羨三宗」這一篇。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我還以為是漢代有七條規定、唐代羨慕叫三宗的人。看完文章才明白,原來那是在稱頌漢、唐兩代的傑出帝王。這種茅塞頓開的感覺,讓人讀得大呼過癮!

《大紀元時報》常常報導不一樣的觀點,讓我看到主流媒體沒呈現的真相。我覺得它不只是報紙,更像是知識與良知的橋梁,讓我對世界多了一層思考,也學會了判斷不同觀點的能力。

偶爾,我也會從A2的焦點新聞中看到:「新北市三峽區19日放學路上發生重大車禍,造成3死12傷」這些發生在臺灣各地的災難新聞,無論是人禍還是天災,每當看到那些怵目驚心的死傷數字,總讓我感到一陣深深的哀傷。

雖然時代日新月異,報紙已不再如從前那般風光,但它仍默默占據著我們生活中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就像一棵老樹,即使枝條被修剪、樹幹被砍去,只剩下一截小小的樹樁,根卻仍深深扎進土裡。對我而言,《大紀元時報》就是那棵仍在默默扎根的老樹,陪伴我度過無數個寧靜、思索、成長的清晨。它飄散著淡淡的油墨香,那熟悉的氣味與紙張的觸感,是我最難以忘懷的閱讀記憶,也讓我一次又一次的翻開《大紀元時報》,從中尋找屬於我的片刻寧靜與啟發。◇

延伸閱讀
主計長:經濟成長再上修 或趨近6%
2025年11月13日 | 3天前
無懼中共 沈伯洋赴德作證
2025年11月13日 | 3天前
AI新十大建設 卓揆盼預算通過
2025年11月13日 | 3天前
亞幣競貶 韓元逼近2009年來最低點
2025年11月13日 | 3天前
輸入含豬肉郵包 故意過失皆開罰
2025年11月13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