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共同聲明:避免操縱匯率
美國財政部罕見和台灣中央銀行共同發布聲明,指出雙方確認將避免操縱匯率,以避免阻礙國際收支有效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央行也將自今年底起,每季公布干預匯市金額。新台幣兌美元的離岸遠期匯率,在上週五晚間一度上漲2%,17日匯率走勢也是市場關注焦點。
據聲明,美國在台協會及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協助下,美國財政部與台灣央行決定持續針對總體經濟及外匯事務密切磋商。
聲明指出,雙方同意任何資本流動措施都不會以匯率競爭為目的;例如退休基金等其他公共投資工具,在海外投資是基於風險調整後的報酬與分散風險的目的,而非以匯率競爭為目的;在可能需要進行外匯市場干預的情況下,此措施應限於應對過度波動及匯率失序變動。
聲明還提到,美台一致認為透明的匯率政策與做法至關重要,雙方都承諾公開相關資訊,包括任何外匯干預操作,至少按季為單位公布;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國際儲備與外幣流動數據範本」所列的外匯儲備等資料,按季公布。
央行說,與美國財政部已針對匯率議題達成共識,並強調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不過央行承諾自今年12月底起,有關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他們說,長期以來,在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報告前,會與其舉行1至2次例行性會議,並針對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這次台美聯合聲明內容由央行與美財政部單獨進行多次磋商,並達成共識。
央行指出,這次聲明提及的主要原則與央行現行匯率政策實務操作一致。
央行駁匯率被低估衍生台灣病
另外,《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論述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一大因素是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衍生諸多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
央行說明,首先,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並非單一商品價格所能衡量;金融自由化以來,跨境資本移動是影響新台幣匯率升值或貶值的重要因素。
他們說,過往《經濟學人》已坦承大麥克指數不適合用來評估一國匯率是否高估或低估。
央行指出,只以單一商品來評估匯率並不恰當,若利用其他單一商品指數來評估一國通貨匯價是否高估或低估,也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以最新iPhone售價換算,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仍高估17.1%,與《經濟學人》大麥克指數顯示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低估55%的結果背道而馳。他們認為,不宜以大麥克指數推論新台幣匯率的合理價位。
央行接著表示,儘管今年以來,台灣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擴大,期間央行多次與美國財政部就總體經濟與匯率等議題溝通時,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