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憂加味菸成毒品入口
根據國健署統計,每10個青少年裡面就有4個人使用加味菸。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17日表示,加味菸與其玩具化設計成為青少年入門主因,而這類成癮行為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更可能成為毒品滲透的新管道,呼籲政府全面禁止加味加熱菸,並補強師資訓練,提升教師與輔導人員辨識與應對能力。
根據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今年初公布「2025年台灣青少年最關心的十大議題」調查結果,「政府加強菸品與藥物使用警告」高居第2名,反映青少年對電子煙、加熱菸與藥物濫用的焦慮與無力感。
國教盟青年部17日舉行記者會,提到菸品使用現況,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13至15歲青少年中,逾1,500萬人使用電子煙,台灣雖禁止電子煙,但近期卻開放14款加熱菸彈與4款加熱裝置,其中多款為加味產品,潛藏與電子煙相同的風險。
李雨函表示,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有超過5.4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菸,而加味菸也超過1.5萬人,每10個青少年裡面就有4個人使用加味菸,連老師都說,這些新型菸品包裝酷炫,非常難以分辨,要介入輔導有其難度。
李雨函說,電子煙也是毒品施用的新興管道,毒品二手煙成為學生共同的公共危機,雖衛福部研擬修法將持有電子煙載具列入規範,但成效如何有待觀察,而已開放的加熱菸同樣面臨相同的挑戰。
此外,李雨函指出,根據2022年台灣一項針對106位少年法院轉介藥癮青少年的研究,78%的受訪者同時患有精神疾病,其中過動症達47%、憂鬱症45%、焦慮症30.2%,顯示青少年的成癮行為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國教盟青年部在會中提出五項訴求,呼籲政府全面禁止加味加熱菸及所有加味菸品;補強師資訓練與宣導,提升教師與輔導人員辨識與應對能力,並協助學生建立對尼古丁與毒品危害的正確認知;加速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防止校園成為成癮破口;建立跨部會協作與資訊分級共享機制;中央應強化心理支持系統預防藥物濫用,加速心理師配置與資源整合,將心理健康與毒品防制結合,針對高風險青少年提供持續關懷與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