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限定的金色安靜 鏡頭裡的山毛櫸季節
「一輩子能走幾次?
濕冷、泥濘、霧虹、藍天,那天在稜線上,我們知道『值得』。」
攝影家洪煮刃在下山後,寫出很有厚度的心得。
「山毛櫸的季節,錯過就要再等一年。」
洪煮刃 說得坦白,這不是觀光口號,是山給人的節奏:慢、少、等。
銅山一帶擁有全台最大的 山毛櫸純林。這些樹不是普通的林木,是冰河時期留下的孑遺植物,像一群沉默的老人,站在雲霧裡,千百年不動聲色。每年十月到十一月,是最美的時刻,綠轉黃、黃轉金,一陣風來,林子會亮起來。
洪煮刃拍過、爬過很多山,但這一趟,他笑說:「不去會後悔,去了會更後悔——因為太累。」
可是,他還是去了,而且把最難得的運氣,留在了手機裡。
最難忘的 是濕透也要走下去
9日凌晨 04:55 從 山毛櫸步道起登。
「一開始都很好,路平、心情也平。」
前段是一般遊客都能走的路,約 3.8 公里到觀景台,緩坡、輕鬆、涼爽,算是親切。
但想看真正的銅山稜線,就得再往前,一路到海拔 1920 米左右的銅山主峰,全程約五公里。
「要看最美的,都要多走一點,這條山也一樣。」
天氣不賞臉,風冷、雨細,箭竹葉刷在臉上,衣服裡外全濕,泥地像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陷阱,大家嘴裡嘟嘟囔囔,心裡OS特別多。
「真的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來?」
他笑著回想,但當時誰都笑不太出來。
魔幻森林 像掉進一張黑白底片
早上 08:00 到了大家口中最夢幻的點──魔幻森林。
那裡的山毛櫸高瘦、彎曲、霧氣像線一樣繫在樹與樹之間。
「安靜到會聽見自己喘氣。」
有種不現實的調性,樹幹像蜷曲的毛蜘蛛,霧把顏色吃掉,只剩樹形、陰影和腳步聲。
從那裡再往上,遇到俗稱「1975峰」的陡坡,濕滑、拉繩、腳踝發軟。
「每走一步都在想:等一下回程怎麼下去?」
但手機掛著,不管多累,只要霧停一秒、光亮一寸,他就按下快門。
這是攝影人的堅持。
霧散雨停 藍天和霧虹像獎品
從主峰折返,大概是老天還給登山者一點善意。
「雨停了,霧也散開。藍天突然跑出來。」
那種變化太快,像有人把灰色布幕一把掀開。
最讓人驚喜的,是霧虹。
沒有誇張的色階、沒有艷麗的彩帶,只是一圈淡淡的光,把稜線打亮。
「第一次看見,安靜得不敢講話。」
同行的朋友從冷臉立刻變笑臉,大家拿出手機,像過年一樣。
照片裡很真實:濕過的樹幹閃著暗光、落葉堆著金色、森林被陽光劃開一條線,像有人開了小小的舞台燈。
懂得限定 就懂得珍惜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因為路況友善,很多人一年四季都能來走;
但銅山這段稜線的金色,只在短短幾週出現。
錯過,就是樹葉落盡、顏色褪掉,林子會回到樸素的綠與灰。
洪煮刃說:
「有人追櫻花、追楓紅,我追山毛櫸。因為它低調、慢,不搶鏡。」
他的照片裡沒有過度處理,光線柔、霧線細,樹像排隊的士兵,也像沉默的歷史檔案。
那天,他們 14:05 登出步道。
鞋子髒到像挖煤、手指凍到不靈活,卻沒有人抱怨了。
山給了一場小小的演出,值回每一滴雨水、每一次滑倒、每一口喘息。
不是壯觀,是溫柔:山毛櫸的力量。
山毛櫸不會轟轟烈烈,不像高山杜鵑滿山開,也不靠鮮豔的顏色吸引人。
它要你走得慢、看得久、等得住。
它用金色的靜默告訴人:
「你願意陪我一段,我就給你一個季節的美。」
對洪煮刃來說,山毛櫸不是拍照資源,是一種對季節與土地的敬意。
一輩子會走幾次?不知道。
但只要再遇到那個短暫的金黃,他說,我會再走一趟,
因為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