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記憶復航 宜蘭傳統舟船修復啟航

蘭陽博物館在烏石港舊址舉辦「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2艘修復完成的宜蘭傳統木船首度重返水域。 (宜蘭縣政府提供)
蘭陽博物館在烏石港舊址舉辦「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2艘修復完成的宜蘭傳統木船首度重返水域。 (宜蘭縣政府提供)

文/記者謝月琴

蘭陽平原早期居民以舟船形塑出獨特水域文化。蘭陽博物館與海洋委員會合作辦理「宜蘭傳統舟船復振計畫」,日前於烏石港舊址水域舉行「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強調,「宜蘭傳統舟船的修復,不僅是文物的再生,更是宜蘭文化記憶的復航。」

烏石港舊址自清領時期為宜蘭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河船與海船於此交會往來穿梭。繁榮景象於1825年被噶瑪蘭廳通判烏竹芳題詠「石港春帆」,成為「蘭陽八景」之一。

然而,1878年洪水爆發後,接連發生1883年船隻觸礁、1892年洪水泥沙淤積及宜蘭河改道等因素,使得烏石港喪失港口功能,烏石港逐漸淤積成為內陸水域。

宜蘭傳統木船,透過舟船修復與展示,民眾可以認識蘭陽平原河海地景與生活方式。宜蘭傳統木船,透過舟船修復與展示,民眾可以認識蘭陽平原河海地景與生活方式。(蘭陽博物館提供)

蘭博於2024年獲贈2艘宜蘭傳統木船,並在海委會的支持下,匯聚匠師技藝、學術研究與社群協力,共同展開修復行動。舟船捐贈者為溪和水產簡大新,修復由2位匠師楊秋煌、楊制航負責,宜蘭社大孔明車隊藍浩瑋協力運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洪文玲、王治平與淡水河舢舨專家陳明忠提供研究指導,另有屏東科技大學榮譽教授黃俊傑、宜蘭大學教授張資正參與傳統材料研究。

蘭博表示,傳統舟船修復,不僅是木工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記憶的重構。從造船、材料試作、試航,到社群共學與藝術參與,每一道工序都乘載著手的溫度與地方的靈魂,讓「修船」成為一場跨越工藝、學術與表演的文化旅程。

蘭博提到,烏石港舊址試航的傳統舟船不只是儀式,更是一場文化的再啟航。透過舟船修復與展示,民眾得以重新理解蘭陽平原的河海地景與生活方式,看見從「石港春帆」到「匠心再啟」之間,宜蘭人與水共生的歷史軌跡。◇

宜蘭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代理縣長林茂盛強調,「不僅是文物的再生,更是宜蘭文化記憶的復航」。宜蘭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代理縣長林茂盛強調,「不僅是文物的再生,更是宜蘭文化記憶的復航」。(宜蘭縣政府提供)
海螺號角響起,修復舟船航行烏石港舊址導覽巡禮。海螺號角響起,修復舟船航行烏石港舊址導覽巡禮。(蘭陽博物館提供)
延伸閱讀
煙火之間,炭香長存——傳統炭窯
2025年04月08日 | 7個月前
臺南|101種修練特展 工藝大師之路
2025年10月04日 | 1個月前
高鐵延伸宜蘭拚第4季報政院審議
2025年10月29日 | 14天前
|宜蘭|吳苓楷克服障礙 奪馬術冠軍
2025年10月13日 | 1個月前
時光軌道 國家鐵道博物館
2025年10月07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