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級風下的藍眼淚 台南青鯤鯓生命之樹夜間奇景

拍攝時風幾乎把腳架吹倒,浪拍上岸邊,卻也讓藍光如呼吸閃爍。那道白色的門,就像守護夜海的祈願。(Wish Lin提供)
拍攝時風幾乎把腳架吹倒,浪拍上岸邊,卻也讓藍光如呼吸閃爍。那道白色的門,就像守護夜海的祈願。(Wish Lin提供)

【記者廖儷芬/台南報導】

那一夜,青鯤鯓的風大得像要把人吹倒。
十級強風從海面直捲而來,帶著鹹味與浪聲。就在這樣的夜裡,攝影家 Wish Lin 拿起相機,記錄下罕見的一幕,「生命之樹」被藍眼淚照亮,整片海像在呼吸。
「台南扇形鹽田、十級風,生命之樹藍眼淚大爆發!」
Wish Lin 在社群上貼出作品,時間是 2025 年 10 月 21 日。他拍到隔天凌晨,畫面裡,白色半圓的生命之樹靜靜立在岸邊,前方海面翻湧著一層層藍光,如夜的星河倒映。

台南扇形鹽田,十級風呼嘯的夜,『生命之樹』前湧起藍眼淚的微光。那一刻,風冷、浪強、光卻柔,彷彿大地與海在對話。台南扇形鹽田,十級風呼嘯的夜,『生命之樹』前湧起藍眼淚的微光。那一刻,風冷、浪強、光卻柔,彷彿大地與海在對話。(Wish Lin提供)
海面閃爍的藍,不是幻覺,而是自然的生命在夜裡甦醒。從鏡頭望出去,每一道浪都像一個呼吸,輕拍著土地的心。海面閃爍的藍,不是幻覺,而是自然的生命在夜裡甦醒。從鏡頭望出去,每一道浪都像一個呼吸,輕拍著土地的心。(Wish Lin提供)

夜裡的光
拍攝當晚氣溫不低,但風勢強得誇張。浪一波波打上來,腳邊的水不斷湧動。Wish Lin 說:「當時風真的太大,相機要壓著才不會倒。可就在浪花拍上來的時候,海面忽然亮了,藍光一層一層地閃動,像海在發光。」
現場的攝影師們都喊了出來。
「快門太慢會糊!」
「太亮了太亮了,再拉一點曝光!」
「那一片全藍了——看到了嗎!」
大家一邊調焦、一邊被風推著走,鞋子早已被浪打濕。
有人乾脆放下腳架,用手機錄下這場夜的奇蹟。
「那畫面太夢幻,像千軍萬馬呼嘯奔騰而來,整個海都在動。」其中一位攝影師在事後回憶說。

從夜拍到隔天凌晨,風停、浪退、光仍在。生命之樹在暗夜裡閃耀,就像每個願望都在風中發光。從夜拍到隔天凌晨,風停、浪退、光仍在。生命之樹在暗夜裡閃耀,就像每個願望都在風中發光。(Wish Lin提供)
當快門打開,藍光流動如夢。那不是燈光,而是海的心跳,在夜裡緩緩發亮。當快門打開,藍光流動如夢。那不是燈光,而是海的心跳,在夜裡緩緩發亮。(陳慶煌提供)
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往拍照。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往拍照。(鄭建南提供)

藍眼淚是什麼?
藍眼淚,其實是一種叫「夜光藻」的海洋微生物。當牠們受到海浪或風力擾動時,會在防禦反應中發出藍色螢光。
這種現象常出現在馬祖、澎湖、東引,但要在台南青鯤鯓看到這樣的「爆發」,並不容易。
根據學者觀測,近期西南風與潮流交錯,加上海溫變化,讓夜光藻聚集於青鯤鯓一帶。十級強風把浪推進鹽田邊,使光線在水面上翻湧。
這樣的條件罕見又短暫,通常只維持數小時。
攝影家陳先生 說:「我拍過很多次生命之樹,這是第一次看到它前面整片海在發光。那不是燈,是海自己在亮。」

藍眼淚在浪間翻滾,像無數微小的生命在跳舞。遠處的生命之樹,是海的守護者,也是拍攝者的信號。藍眼淚在浪間翻滾,像無數微小的生命在跳舞。遠處的生命之樹,是海的守護者,也是拍攝者的信號。(陳慶煌提供)
凌晨的鹽田邊,仍有幾位旅人舉起手機,記錄下這場無聲的光。藍光映在他們腳邊,彷彿時間也被染成湛藍。凌晨的鹽田邊,仍有幾位旅人舉起手機,記錄下這場無聲的光。藍光映在他們腳邊,彷彿時間也被染成湛藍。(陳慶煌提供)

攝影者的默契
那晚除了 Wish Lin,還有不少攝影師趕來青鯤鯓。
有人從台中衝下來,有人帶著長鏡頭在沙灘上蹲著。
風聲太大,彼此的喊話都被浪蓋過。
有的人笑說:「這樣的風再大都值得!」
也有人只低聲說:「這不是拍照,是見證。」
整個現場只有海浪的聲音,快門聲偶爾響起,又被風吞沒。
遠方的生命之樹靜靜發亮,白與藍交錯成一道門,像是夜為大地留下的一條縫隙。

浪一層層推近,閃著藍光。那座白色的半圓之門,像是夜的起點,也是夢的出口。浪一層層推近,閃著藍光。那座白色的半圓之門,像是夜的起點,也是夢的出口。(陳慶煌提供)

海的記憶
翌日清晨,海面恢復平靜,藍光散去。
Wish Lin 回頭望著那座白色雕塑,風仍在吹,只是浪已不再發光。
「那晚的畫面很短,但我知道它是真的。風、浪、光,全都剛剛好。」
那場十級風的夜,海洋翻湧、攝影師群聚、鏡頭凝望。
每個人都想留下那一瞬間的藍,而那藍,正是台南海岸最溫柔、也最強烈的呼吸。

按下快門的瞬間,世界靜了下來,只剩海的光與風的聲。那是一種屬於夜拍者的幸福與孤獨。按下快門的瞬間,世界靜了下來,只剩海的光與風的聲。那是一種屬於夜拍者的幸福與孤獨。(陳慶煌提供)
延伸閱讀
3天玩不完 連假遊臺南攻略
2025年09月24日 | 28天前
【專訪】守護古厝的保鏢──阮子星
2025年03月16日 | 7個月前
手工鉛桶師傅 廖李雪的生命工藝
2025年06月17日 | 4個月前
曾文溪畔 甜根子草開成一片白
2025年09月22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