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添加奈米顆粒 變身抗藥細菌剋星
                老年人和糖尿病、癌症等患者,常因傷口的細菌產生抗藥性而出現死亡案例。挪威與澳洲科學家攜手合作,開發出突破性的治療方法,在醋酸中添加碳和鈷抗菌奈米顆粒,讓普通的醋轉變成細菌殺手,幫助患者抵抗細菌感染、傷口更快癒合。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450萬人死於細菌抗藥性(AMR)問題。由於當前研發抗菌藥物數量過少,科學家希望研發出具有良好殺菌效果,與降低細菌抗藥性的產品,於是他們嘗試使用超微奈米粒子為材料,因其分子與物理特性有別於傳統化學藥物,在抗菌劑領域展現巨大潛力。
挪威卑爾根大學(University of Bergen)、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院貝格霍菲爾醫學研究中心(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和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共同主導的研究發現,在醋中添加碳和鈷製成的抗菌奈米顆粒,能顯著增強醋的天然抗菌功效。研究成果已發表在《ACS Nano》期刊。
醋酸+奈米顆粒抗菌有效
研究團隊選用碳量子點(CQDs)合成新型「鈷摻雜碳量子點」(Co-CQDs),作為抗菌奈米顆粒材料,主要成分為碳(64.7%)、鈷(2.3%)、氮(3.3%)、氧(27.5%)和氯(0.3%)。
他們發現,Co-CQDs的抗菌活性在酸性環境中顯著增強,尤其是在弱酸(pH 5.5)環境下,只需每毫升38微克的濃度,就能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大腸桿菌、糞腸球菌等則需要75微克。而在中性(pH 7.0)環境下,這種抗菌劑若要達到相同殺菌效果,需大幅增加劑量。
研究團隊選擇醋酸(乙酸)作為溶劑載體。醋一直被用作消毒劑,但只對少數細菌有效,無法殺死最危險的細菌。將Co-CQDs與醋結合,能創造出有效消滅多種病原體的抗菌劑。
研究團隊針對Co-CQDs與醋酸的協同抗菌機制進行多項實驗,結果顯示,弱醋酸環境會破壞細菌的滲透壓平衡,導致它的細胞膨脹,加速Co-CQDs奈米粒子的內化與產生活性氧化物(ROS)。一旦這些粒子進入細菌細胞內部,便會導致細菌溶解和破壞。Co-CQDs還能抑制、干擾細菌的正常呼吸機制、蛋白質生物合成途徑。
醋酸奈米抗菌劑對人體無毒
研究人員也發現,Co-CQDs醋酸抗菌劑,對人類真皮纖維母細胞表現高度生物相容性,也就是真皮纖維母細胞經過Co-CQDs處理後,仍能保持95%以上的存活率,若將醋酸移除後真皮纖維母細胞立即恢復增殖能力。
他們還將該抗菌劑用於感染MRSA的小鼠身上,結果顯示,Co-CQDs醋酸抗菌劑不僅成功清除感染MRSA的傷口,治療後的傷口癒合速度與未感染傷口相當,且在7天內小鼠體重沒有顯著差異。
這兩項實驗結果顯示,Co-CQDs醋酸抗菌劑不僅能殺死細胞內外幾種有害細菌,且對人體安全無害,還能有效治癒小鼠的感染傷口。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技術未來可能運用到手術縫線、骨科植入物或疝氣網片等醫療器械,以預防術中和術後醫院感染,也能單獨使用奈米顆粒抗菌劑,或與傳統化學抗生素聯合使用,為解決抗生素抗藥性的威脅提供新方案。
澳洲弗林德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亞當‧特魯斯科維茨(Adam Truskewycz)解釋,醋中的酸性環境使細菌細胞膨脹並吸收奈米顆粒。「這些奈米顆粒會攻擊危險細菌的細胞內部和表面,最終使它們破裂死亡。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對人體細胞無毒,還證明可以清除小鼠傷口中的細菌感染,同時不影響小鼠傷口癒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