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裡的情誼與歲月 麵包合唱團 22 週年音樂會

麵包合唱團 22 週年音樂會。(麵包合唱團提供)
麵包合唱團 22 週年音樂會。(麵包合唱團提供)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秋夜微涼,雲林四湖鄉蔡厝一號公園的草地上,燈串在空中閃爍著柔光,一頂黃白色的帳篷下,熟悉的吉他聲緩緩響起。這是「麵包合唱團」的第 22 個生日。從 2003 年至今,樂團從幾位年輕老師的小小夢想出發,走過教室、街頭與舞台,最終走進每一位樂迷的心裡。
「我們不是親兄弟姐妹,但彼此的默契早已像家人。」創團吉他手蔡偉凡微笑著說。團員中有來自高中、國中、小學的教師,也有在台塑工作的瑛桐,還有第二代女主唱李俞慧,她的加入,像是下一個篇章的開啟。這樣的傳承,不只是音樂上的接力,更是一種溫柔的陪伴與共同成長。

從 2003 年至今,樂團從幾位年輕老師的小小夢想出發,走過教室、街頭與舞台,最終走進每一位樂迷的心裡。從 2003 年至今,樂團從幾位年輕老師的小小夢想出發,走過教室、街頭與舞台,最終走進每一位樂迷的心裡。(麵包合唱團提供)
秋夜微涼,雲林四湖鄉蔡厝一號公園的草地上,燈串在空中閃爍著柔光。秋夜微涼,雲林四湖鄉蔡厝一號公園的草地上,燈串在空中閃爍著柔光。(麵包合唱團提供)
「我們不是親兄弟姐妹,但彼此的默契早已像家人。」創團吉他手蔡偉凡微笑著說。「我們不是親兄弟姐妹,但彼此的默契早已像家人。」創團吉他手蔡偉凡微笑著說。(麵包合唱團提供)

一首首熟悉的歌  一段段共同的記憶
從「外婆的澎湖灣」到「小城故事」,從七〇年代的民歌到八〇年代的經典流行,麵包合唱團的音樂不追求華麗技巧,而是唱出生活裡的真實感。那是一種貼近土地與人情的聲音,讓人聽著就微微笑。
現場的觀眾有從北港、斗六、台中、嘉義來的老朋友,也有初次聽見「麵包聲音」的新樂迷。大家席地而坐,孩子們在草地上追逐,長輩輕拍節拍,燈光下的笑容比音符還要亮。
蔡偉凡說:「22 年來,我們沒有要成名,只是希望音樂能讓人快樂,讓生活多一點溫度。」
這句話,也成了當晚最動人的註腳。

蔡偉凡說:「22 年來,我們沒有要成名,只是希望音樂能讓人快樂,讓生活多一點溫度。」蔡偉凡說:「22 年來,我們沒有要成名,只是希望音樂能讓人快樂,讓生活多一點溫度。」(麵包合唱團提供)
從七〇年代的民歌到八〇年代的經典流行,麵包合唱團的音樂不追求華麗技巧,而是唱出生活裡的真實感。從七〇年代的民歌到八〇年代的經典流行,麵包合唱團的音樂不追求華麗技巧,而是唱出生活裡的真實感。(麵包合唱團提供)

一群人的團隊  一個家的溫度
麵包合唱團的特別之處,不只是音樂,更是那份長年不變的凝聚力。團員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單位,彼此的生活節奏不同,但一有演出,大家都能默契地聚在一起。有人負責音響,有人張羅燈具,有人準備茶點,有人照顧觀眾。
他們沒有經紀公司,卻有一群「默默在身邊的人」:老朋友幫忙場地布置、家人準備飲料、歌迷協助攝影。大家像一家人,為的只是讓音樂與歡笑繼續延續。
那天晚上,草地上還出現了多組友團前來祝賀,來自彰化的「二水彈唱」、嘉義的「四季紅烏克麗麗樂團」、北港的「三味曲走唱團」以及台南的街頭歌手「短褲哥政翰」。不同縣市的音樂人輪番演出,彼此笑著、拍手、合唱,一場音樂會變成了朋友間的相聚。

團員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單位,彼此的生活節奏不同,但一有演出,大家都能默契地聚在一起。團員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單位,彼此的生活節奏不同,但一有演出,大家都能默契地聚在一起。(麵包合唱團提供)
他們沒有經紀公司,卻有一群「默默在身邊的人」:老朋友幫忙場地布置、家人準備飲料、歌迷協助攝影。他們沒有經紀公司,卻有一群「默默在身邊的人」:老朋友幫忙場地布置、家人準備飲料、歌迷協助攝影。(麵包合唱團提供)
大家像一家人,為的只是讓音樂與歡笑繼續延續。大家像一家人,為的只是讓音樂與歡笑繼續延續。(麵包合唱團提供)
來自彰化的「二水彈唱」、嘉義的「四季紅烏克麗麗樂團」、北港的「三味曲走唱團」以及台南的街頭歌手「短褲哥政翰」,輪番上場為團慶祝賀。來自彰化的「二水彈唱」、嘉義的「四季紅烏克麗麗樂團」、北港的「三味曲走唱團」以及台南的街頭歌手「短褲哥政翰」,輪番上場為團慶祝賀。(麵包合唱團提供)
不同縣市的音樂人輪番演出,彼此笑著、拍手、合唱,一場音樂會變成了朋友間的相聚。不同縣市的音樂人輪番演出,彼此笑著、拍手、合唱,一場音樂會變成了朋友間的相聚。(麵包合唱團提供)

從一群老師  到一個大家庭
22 年前,他們在北港朝天宮前的廟埕彈唱,如今成了雲林地方最長壽的在地樂團。從街頭藝人到全國民歌賽冠軍,這段路不是追逐舞台的旅程,而是陪伴成長的故事。
有人說,麵包合唱團就像一條時間的線,把人與人、歌與歌、地方與回憶串起來。孩子聽著父母的歌長大,後來成了樂團的一員;歌迷從青年走到中年,依舊帶著家人來參加團慶。
那一晚,當最後一首合唱響起,大家自然而然地站起來,一起唱,一起笑。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昂貴的設備,但在這片草地上,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家的幸福」。

有人說,麵包合唱團就像一條時間的線,把人與人、歌與歌、地方與回憶串起來。有人說,麵包合唱團就像一條時間的線,把人與人、歌與歌、地方與回憶串起來。(麵包合唱團提供)
孩子聽著父母的歌長大,後來成了樂團的一員;歌迷從青年走到中年,依舊帶著家人來參加團慶。孩子聽著父母的歌長大,後來成了樂團的一員;歌迷從青年走到中年,依舊帶著家人來參加團慶。(麵包合唱團提供)
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昂貴的設備,但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家的幸福」。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昂貴的設備,但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家的幸福」。(麵包合唱團提供)

歌聲繼續走下去
有人問他們,22 年會不會想停下來?
「不會。」蔡偉凡笑著回答,「因為我們還有很多朋友在等我們的歌。」
音樂散場後,燈光依舊亮著。有人收拾椅子,有人幫忙搬吉他,也有人只是靜靜地坐著,看著滿天星光。這樣的畫面,像極了他們的音樂,平凡、溫暖,卻能讓人記一輩子。
麵包合唱團的故事,沒有起伏的戲劇,也沒有驚人的傳奇。它是一首長長的民謠,唱著時間、友情與愛。那份「彼此成長」的情誼,不僅留在樂團成員之間,也留在每一個陪著他們唱過歌的聽眾心中。
22 年,只是一個數字,但那份歌聲的溫度,早已成為雲林夜空下最動人的星光。

團長蔡偉凡和家人,一起用心佈置的場地。團長蔡偉凡和家人,一起用心佈置的場地。(麵包合唱團提供)
麵包合唱團的故事,沒有起伏的戲劇,也沒有驚人的傳奇。它是一首長長的民謠,唱著時間、友情與愛。麵包合唱團的故事,沒有起伏的戲劇,也沒有驚人的傳奇。它是一首長長的民謠,唱著時間、友情與愛。(麵包合唱團提供)
那份「彼此成長」的情誼,不僅留在樂團成員之間,也留在每一個陪著他們唱過歌的聽眾心中。那份「彼此成長」的情誼,不僅留在樂團成員之間,也留在每一個陪著他們唱過歌的聽眾心中。(麵包合唱團提供)
22 年,只是一個數字,但那份歌聲的溫度,早已成為雲林夜空下最動人的星光。22 年,只是一個數字,但那份歌聲的溫度,早已成為雲林夜空下最動人的星光。(麵包合唱團提供)
延伸閱讀
小火車過村庄 甘蔗香話童年
2025年07月24日 | 2個月前
雲林|熱力10月 國際偶戲節登場
2025年09月25日 | 20天前
詔安客家文化節 體驗客庄魅力
2025年09月24日 | 21天前
百年軌跡 雲林斗六福州麵線工藝
2025年06月09日 | 4個月前
斗六│文旦農挺過風雨 保住中秋柚
2025年08月19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