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項藥品擬退出台灣 衛福部:多數有替代用藥

衛福部長石崇良13日赴立法院備詢。(記者宋碧龍/攝影)
衛福部長石崇良13日赴立法院備詢。(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台灣近年缺藥事件頻傳,據統計,今年已有47項藥品提出要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長石崇良13日表示,多數藥品有替代用藥,僅1款藥廠停產,屆時將採專案進口方式補足。

據食藥署統計,今年截至9月底,已有47項藥品提出退出台灣市場。醫師姜冠宇發文表示,「未來還會更多」,可能需要思考怎麼鼓勵國內廠商提升品質,且太多原廠退出,少了很多產業交流機會。

石崇良13日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就「重大食安事件處理之檢討與食安稽核人力不足問題」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

石崇良在會前受訪時表示,近期提及的47項藥品,是藥品停止供應的通報案件。這些藥品有藥證或是供應健保使用,因此依法需提前通報半年內即將退場的情況,但這不代表市面上會出現缺藥問題,這47項藥品幾乎都有可替代的學名藥可用,所以不會造成實際的缺藥情形。

石崇良說,僅有1項用於器官移植的針劑型抗排斥藥物因停止供應而較為特殊,市面上雖有其他口服劑型,但針劑在臨床上具有必要性,該藥品年用量約為4.8萬劑,目前國內庫存預估可使用至明年底,已找到同成分的產品,將以專案進口方式補足。

石崇良也說,食藥署將盡快讓專案進口的短期替代藥品也將納入藥害救濟範圍,保障使用者權益。

針對藥品供應問題,石崇良表示,正在研擬新措施,包含擴大通報範圍,未來不再限於必要藥品,所有藥品退場前都須提前6個月通報;缺藥期間統一調控供應,避免搶藥或囤藥潮,維持供應穩定。

對於是否能實施「藥品差額負擔制度」,也就是同成分藥品,不同廠牌可有不同價格,健保只給付基本價,超出的部分由民眾自付。

石崇良認為,這需要更審慎的討論與評估,對民眾而言,可能產生負面觀感,明明都是納入健保的藥品,卻又要額外自費,難免引發質疑,且這不只關係到民眾負擔,也涉及本土學名藥廠的發展,可能會因此打壓本土藥廠的生存空間。◇

延伸閱讀
美中稀土戰開打 中共或誤判情勢
2025年10月12日 | 2天前
川普與輝瑞達協議 大幅調降藥價
2025年10月01日 | 13天前
陳俞安創農場 身障者安心工作
2025年10月10日 | 5天前
傳中共抓陸企業家 一週一人
2025年10月12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