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撤離計畫後 馬太鞍堰塞湖即解除紅色警戒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右2)表示,待撤離計畫確認、兵棋推演後,才解除紅色警戒。(中央社)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右2)表示,待撤離計畫確認、兵棋推演後,才解除紅色警戒。(中央社)

【記者袁世鋼、莊璦筠/綜合報導】

馬太鞍堰塞湖洪災釀下游地區19死,迄今20天仍有5人失聯。經林保署監測,馬太鞍堰塞湖蓄水量已減少為原來儲存量的1.7%,大幅降低溢流風險,但若要解除紅色警戒,還需要核定完整撤離計畫。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12日做最後確認。

季連成表示,經專家透過水位探測器及無人機巡查監測,堰塞湖蓄水儲存量僅剩約155萬噸,就算全部下洩也不足以影響光復鄉、萬榮鄉及鳳林鎮的安全,且現有堤防、疏濬及橋梁結構都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每日水流量仍有50~100萬噸,持續動用無人機和水位探測器全面監控。

對於何時可解除紅色警戒,季連成說,四項指標中已經完成確保湖體穩定、堤防鞏固、疏濬工程等三項目標,待第四項撤離計畫完成後就會降級。 中央協調所11日二度開會討論撤離計畫,12日做最後確認。

季連成表示,撤離計畫定案後將交由花蓮縣長徐榛蔚核定,核定後會立即啟動兵棋推演,讓相關撤離人員、鄉鎮及原民代表參與,以熟悉撤離模式。待災區完全復原、民眾生活恢復正常後,會再選擇適當時機啟動實兵演練。縣府表示,預計最快12日晚間核定撤離計畫,將盡快公布。

此外,花蓮縣光復鄉台9線馬太鞍溪河床涵管便道10日提前搶通,初期先開放小型車及搶救災等緊急車輛通行。公路局表示,經試行重車及甲類大客車並觀察車行軌跡,評估涵管及路基穩定性良好,且完成便道兩處路口改善,12日起放寬管制車種為全聯結車,其餘車種都可通行,限速30公里。

公路局表示,第一階段的涵管便道通車目標已完成,第二階段鋼便橋預計明年1月底前完成。◇

延伸閱讀
中共壟斷綠能 供應鏈恐成武器
2025年10月10日 | 5天前
作家:勿放任TikTok向青年投毒
2025年10月07日 | 7天前
提升國旅 學者促跨部會整合
2025年10月09日 | 5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