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堰塞湖災後整治 政院增列250億元助重建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行政院會在9日通過《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相關修正草案,增加250億元,整體預算規模達到850億元。另外,復原工作期程延長至民國119年底,全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轉述院長卓榮泰裁示,為突顯此次堰塞湖災害的復原重建工作,修正條例中特別增列「馬太鞍溪堰塞湖整治及災後復原專項」。具體工作內容將包含堰塞湖調查、受災民眾安置、雨汙水下水道的清淤修繕、農田泥沙清運,以及災後砂土混雜廢棄物的分類去化等。
卓榮泰說,堰塞湖相關復原重建工作施行至民國119年12月31日,其他因應堰塞湖復原重建工作一併調整,施行至民國117年12月31日。9月30日已經將公告災區範圍為花蓮全區,堰塞湖後續處理適用條例並無疑義。
關於受災戶的安置與房屋興建,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指出,目前仍有89戶居民位在淤土區間,清理工作已清出49戶,完成清理後將優先針對受災房屋進行安全結構鑑定。他強調,若受災房屋被判定無法居住,中央將結合住戶和縣府共同進行意向調查,避免未來房屋興建完成後卻無人居住。
針對堰塞湖本身的狀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的監測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已連續9天水位無明顯變化,目前蓄水量為溢流前的6.4%,但仍持續維持紅色警戒。
林保署長林華慶解釋,儘管水位與蓄水量目前相對穩定,但評估若遭遇較大豪雨或地震,兩側邊坡仍可能再次崩塌並堵塞水流,因此必須維持高度監測。林保署規劃將在非汛期嘗試開設溪床便道,若成功,則可評估對壩體進行降挖與穩定工程,並同時辦理河道土砂清疏與防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