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四辣之一 大辣屏風山的挑戰

攻頂成功!海拔 3,250 公尺的屏風山頂,隊員們在基石旁留下珍貴合影。(陳錦堯提供)
攻頂成功!海拔 3,250 公尺的屏風山頂,隊員們在基石旁留下珍貴合影。(陳錦堯提供)

【記者廖儷芬/花蓮報導】

在登山界,「中橫四辣」是出了名的艱辛路線。所謂小辣羊頭山、中辣畢祿山、大辣屏風山、特辣白姑大山,每一座都是考驗體能與耐力的指標。攝影家兼登山專家陳錦堯說:「屏風山海拔3250公尺,被歸為大辣。很多人選擇單攻,但我們這次安排兩天一夜。」
屏風山之所以難,被形容為「大辣」,在於起登後的高爬升。從山屋到三角點短短六公里,卻要爬升1250公尺,坡度陡峭,沿途體力消耗極大。

途經溪谷段,登山健腳們小心翼翼跨越巨石與流水,體驗屏風山步道原始而壯闊的自然環境。途經溪谷段,登山健腳們小心翼翼跨越巨石與流水,體驗屏風山步道原始而壯闊的自然環境。(陳錦堯提供)
背起大背包、手持登山杖,準備挑戰號稱「中橫四辣」之一的屏風山。背起大背包、手持登山杖,準備挑戰號稱「中橫四辣」之一的屏風山。(陳錦堯提供)

起登:溪谷與原始林的試煉
「屏風山登山口要下切到立霧溪,再爬升到山屋。」陳錦堯解釋。這段路先下切再陡上,考驗耐力與節奏。立霧溪水量豐沛,為這條路線帶來生氣,卻也讓人一開始就感受到「大辣」的壓力。
屏風山屋位於海拔2000公尺,登山口到此約四公里。這裡是隊伍歇腳的重要據點。山屋旁的溪流終年水量穩定,「屏風山屋旁邊的溪流水量豐沛,山屋跟營地不會缺水。」這是登山者在高山行程中最安心的一件事。

橘帳成排,山屋隱現林中,登山客準備夜宿。橘帳成排,山屋隱現林中,登山客準備夜宿。(陳錦堯提供)
山屋門牌「關原 80」顯示了它的所在位置。山屋門牌「關原 80」顯示了它的所在位置。(陳錦堯提供)
屏風山山屋,木造建築隱身林間,是登山客途中休憩與過夜的重要據點。屏風山山屋,木造建築隱身林間,是登山客途中休憩與過夜的重要據點。(陳錦堯提供)

山屋與營地  珍貴的床位
屏風山屋共有28個床位,假日一位難求。「假日很難中籤,能抽中床位很幸運。」陳錦堯提到。這次行程安排在9月20、21日,隊伍選擇山屋住宿搭配營地紮營。傍晚,橘色帳篷散落在林間,晚餐時大家圍聚分享食物,這樣的氛圍,與白天的艱苦攀登形成強烈對比。

晨光下的屏風山,襯著松林與藍天,氣勢巍然。晨光下的屏風山,襯著松林與藍天,氣勢巍然。(陳錦堯提供)
隊伍涉水而過,大家互相扶持,展現團隊合作精神。 隊伍涉水而過,大家互相扶持,展現團隊合作精神。 (陳錦堯提供)
這次行程安排在9月20、21日,隊伍選擇山屋住宿搭配營地紮營。這次行程安排在9月20、21日,隊伍選擇山屋住宿搭配營地紮營。(陳錦堯提供)
營地裡熱鬧分食,山林餐桌上滿是溫暖。營地裡熱鬧分食,山林餐桌上滿是溫暖。(陳錦堯提供)

攻頂之路  巨木與辣椒
從山屋出發到屏風山三角點,是行程中最艱難的一段。六公里的路,直上1250公尺,坡度幾乎沒有緩衝。沿路卻有驚喜——「沿路有三顆巨木非常壯觀。」陳錦堯邊拍邊說。這些千年巨木矗立林中,粗壯的樹幹讓人心生敬畏,也讓登山者在喘息時有片刻停留的理由。
屏風山的三角點位於樹林裡,沒有展望。儘管如此,登山者到此仍然興奮不已,拍照留念。有趣的是,「很多人會帶辣椒道具到三角點拍攝。」辣椒成了「大辣屏風山」的象徵,紅紅一串,增添了攻頂的紀念感。

壯麗的千年巨木矗立於山林之中,登山者在樹下顯得渺小,更突顯自然的宏偉。壯麗的千年巨木矗立於山林之中,登山者在樹下顯得渺小,更突顯自然的宏偉。(陳錦堯提供)
登山隊伍在樹林中合影,臉上盡是愉快與堅毅。登山隊伍在樹林中合影,臉上盡是愉快與堅毅。(陳錦堯提供)
很多人會帶辣椒道具到三角點拍攝。很多人會帶辣椒道具到三角點拍攝。(陳錦堯提供)

奇萊北壁的壯麗
雖然三角點無展望,但只要在附近找尋空隙,抬頭便能望見奇萊北壁。「這兩張照片是奇萊北壁,從屏風山三角點看過去。」黑色巨岩壯麗聳立,在藍天與白雲襯托下,成為登山人心中的夢幻場景。
站在這裡,才更能體會中橫群山的壯闊與冷峻。從屏風山望向奇萊,既是目標,也是另一段挑戰的預告。

攀登隊伍奮力通過岩壁碎石路段,陽光從林間灑落。攀登隊伍奮力通過岩壁碎石路段,陽光從林間灑落。(陳錦堯提供)
溪畔滿地紅葉,隊員靜坐於清澈水邊,享受山野寧靜與美景交融的片刻。溪畔滿地紅葉,隊員靜坐於清澈水邊,享受山野寧靜與美景交融的片刻。(陳錦堯提供)
照片是奇萊北壁,從屏風山三角點看過去。照片是奇萊北壁,從屏風山三角點看過去。(陳錦堯提供)

一場沉重卻值得的挑戰
屏風山不以優美的三角點聞名,而是以艱辛著稱。從立霧溪的下切開始,到山屋的喘息,再到最後直上的六公里,每一步都讓人清楚感受到「大辣」的份量。
對於陳錦堯來說,這不僅是一趟登山行程,更是一場用影像記錄的見證。他用鏡頭拍下巨木的蒼勁、溪水的湍急、奇萊北壁的壯闊,也拍下隊伍在山屋、營地的笑容。這些片刻,讓艱難的屏風山不只是挑戰,而是一段共同走過的回憶。

隊伍穿越樹根盤錯的山徑,專注小心地前行。隊伍穿越樹根盤錯的山徑,專注小心地前行。(陳錦堯提供)
屏風山登山口要下切到立霧溪,再爬山到山屋。屏風山登山口要下切到立霧溪,再爬山到山屋。(陳錦堯提供)
巨木前留影,蒼勁樹姿見證了山林歲月與登山人的敬仰。巨木前留影,蒼勁樹姿見證了山林歲月與登山人的敬仰。(陳錦堯提供)
延伸閱讀
東里鐵馬驛站 舊站月台上的初秋日常
2025年08月23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