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中橫四辣之一 陳錦堯單攻畢祿山的堅持

登頂畢祿山,海拔3371公尺。(陳錦堯提供)
登頂畢祿山,海拔3371公尺。(陳錦堯提供)

【記者廖儷芬/花蓮報導】

海拔3371公尺的畢祿山,被列為中橫四辣之一,與白姑山、屏風山、羊頭山齊名,難度分級為「中辣」。這座山峰不僅考驗腳力,也挑戰意志。陳錦堯形容:「沒做過的都很辣,做過一次,會記得一輩子。」
畢祿山的登山口位在大禹嶺隧道口,然而820林道起點因大崩壁封閉,隊伍必須從大禹嶺公廁旁高繞,銜接820林道0.3K處,再啟程前往。單程長達11公里,其中8.4公里為820林道,再加上後段2.6公里陡升1700公尺的山徑,對體能與耐力都是嚴峻考驗。

抵達820林道與畢祿山岔路口。抵達820林道與畢祿山岔路口。(陳錦堯提供)
海拔3371公尺,登山者走在稜線上,視野非常遼闊。海拔3371公尺,登山者走在稜線上,視野非常遼闊。(陳錦堯提供)
拉繩攀爬陡峭岩壁路段。拉繩攀爬陡峭岩壁路段。(陳錦堯提供)
沿稜線行走,雲海相伴。沿稜線行走,雲海相伴。(陳錦堯提供)

颱風沖毀的林道 單攻與縱走的抉擇
820林道因多年颱風豪雨沖刷,原本的路段被切斷、掏空,多處必須高繞通過,對背負裝備的登山者來說,每一步都要小心。這條林道雖然路跡清晰,但高繞與倒木交錯,需要攀爬、拉繩甚至借助鋁梯。陳錦堯說:「整個路段非常抖,不是那種可以悠閒散步的山。」
畢祿山正常行程需8到10小時,許多人會選擇與羊頭山縱走,並在中途山屋留宿,再由羊頭山下山。這種縱走需安排AB車接駁,因兩座山的登山口相隔19.7公里。陳錦堯這次選擇單攻,以純粹的腳程與專注完成來回,雖然辛苦,卻保有行程上的彈性與輕裝優勢。

攀爬鋁梯越過濕滑峭壁。攀爬鋁梯越過濕滑峭壁。(陳錦堯提供)
稜線步道伴雲海遠眺山巒。稜線步道伴雲海遠眺山巒。(陳錦堯提供)
攀繩上陡坡,專注每一步。攀繩上陡坡,專注每一步。(陳錦堯提供)

高山的脈動 山中的記憶
畢祿山位於中央山脈脊線上,山頂展望極佳,天氣好時可遠眺奇萊山系、合歡群峰與南湖大山。高山箭竹草原在風中起伏,雲霧時而湧上,時而散開,像是呼吸般收放節奏。山徑沿線可見冷杉林與玉山圓柏,還有清澈的山澗溪水,成為短暫休憩的涼意來源。
這趟行程,除了攀爬陡峭岩壁、踩著樹根向上,還經過廢棄的舊機具與林道遺跡,像是時光遺落在山中的印記。與隊友在指示牌前合影、在山頂木牌旁留下身影,都是屬於登山人的默契與紀念。
「畢祿山不是一座會輕易讓你忘記的山,」陳錦堯笑說,「它會讓你在累到不想再抬腳時,突然被眼前的景色打動,忘了剛剛的辛苦。」

山澗清泉流淌於岩縫之間。山澗清泉流淌於岩縫之間。(陳錦堯提供)
森林間遇廢棄機車,象徵林道曾經可以騎車上來。森林間遇廢棄機車,象徵林道曾經可以騎車上來。(陳錦堯提供)
「畢祿山不是一座會輕易讓你忘記的山,」陳錦堯笑說。「畢祿山不是一座會輕易讓你忘記的山。」陳錦堯笑說。(陳錦堯提供)


延伸閱讀
山中臨時起意 天候成轉折
2025年08月01日 | 29天前
小百岳裡的大風景 走訪觀音山群峰
2025年07月28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