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蘭溪的秋天記憶 攝影家的溯溪日記

走進新北烏來福山,順著導航前往蝴蝶公園,便能抵達大羅蘭溪。這裡的水,清澈得像未經塵世打擾,石縫間的水聲,與山谷的風聲交織,成為秋季最自然的樂章。攝影家、同時也是登山高手的陳錦堯,選擇在入秋記錄下這條溪流的樣貌。
他說,來大羅蘭溪,最重要的不是挑戰,而是安全。溯溪必備的「三寶」——岩盔、救生衣、防寒衣襪子,再搭配一雙傳統的「菜瓜布鞋」,才能真正貼近這片溪流。鞋底粗糙的摩擦力,往往比昂貴的專業鞋更能穩穩抓住濕滑的石面。
在溪流之間
隊員穿著鮮豔的安全裝備,穿梭在巨石與清流之間。有人俯身逆水而上,有人暫歇在水潭邊,抬頭仰望綠意的天際。溪水拍打石頭,激起一層層白浪,將畫面襯托得更為生動。
「溯溪不是單純的運動,它像是一種和自然的對話。」陳錦堯說。水的力道提醒人謙卑,石頭的縫隙引導人小心前行。每一步都需要專注,但在專注中,也能找到一份久違的心靜。
古圳步道的旁白
溯溪之外,福山一帶還有另一種緩慢的選擇「古圳步道」。順著古圳走,可以聽見溪流聲伴隨腳步,溪水流過石縫,蜻蜓、蝴蝶在空中飛舞,偶爾還能看見魚群在水中穿梭。
這些畫面,也被陳錦堯的鏡頭記錄下來。他不只專注於人與溪流的互動,也留意溪邊的蕨類、山壁的苔痕,甚至溪水映照出的光影。這些細節,讓大羅蘭溪的故事不只停留在冒險,更延伸成一種對自然的細膩凝視。
水聲裡的夏天
九月的午後,大羅蘭溪的水聲最為響亮。陳錦堯的影片裡,潺潺的水聲比任何配樂都真切。觀者不需要親臨現場,也能透過影像感受到溪谷的涼意。
他形容:「大羅蘭溪的水,乾淨得像一面鏡子。」在水裡,身影與天空同時被折射;而當人浸入溪中,彷彿成了山水畫裡的一筆。
真實的風景
不同於觀光化的熱鬧,烏來的大羅蘭溪仍保有樸實。這裡的溯溪,不只是挑戰體能,而是一次重新認識自然的旅程。
在陳錦堯的鏡頭下,大羅蘭溪既有激流的力量,也有細水的柔情。它提醒人們,在快速的日常之外,仍有一片溪谷靜靜流淌,等待被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