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風華  2025年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展

冷冽的藍灰色調映出水天交界的靜謐,海中舟影與遠山輪廓若隱若現,帶出寂靜中的動感。(楊企霞提供)
冷冽的藍灰色調映出水天交界的靜謐,海中舟影與遠山輪廓若隱若現,帶出寂靜中的動感。(楊企霞提供)

【記者廖儷芬/新北市報導】

步入新北市鶯歌臺華藝術中心,仿佛進入一場以雲煙與釉彩交織而成的夢境。即日起至7月30日,「別樣風華——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展」靜靜展開,沒有張揚,卻自帶靈光。展場牆面垂掛的捲軸水墨,與玻璃櫃中斑斕流轉的陶器互為呼應,像是山嵐與泉流的低語,彼此吟唱著生命的流轉與時空的變幻。

楊企霞的畫,不是傳統山水,也不是純粹現代的形式主義,而是一種獨立於類別之外的語彙。她以彩墨為骨,以時間為魂,揉進她的人生波瀾——那是一場從創作自由開始、歷經摯愛逝去而重生的心靈長征。

以墨筆細密描繪群山肌理,山勢遼闊且紋理交錯如脈,水面平靜映照天光,瀰漫出詩意般的靜謐。以墨筆細密描繪群山肌理,山勢遼闊且紋理交錯如脈,水面平靜映照天光,瀰漫出詩意般的靜謐。(楊企霞提供)
紅霞染透山巒,如朝陽初昇時大地的讚歌,層疊山峰隱沒雲海之中,光影交織出溫暖。紅霞染透山巒,如朝陽初昇時大地的讚歌,層疊山峰隱沒雲海之中,光影交織出溫暖。(楊企霞提供)
楊企霞的畫,不是傳統山水,也不是純粹現代的形式主義,而是一種獨立於類別之外的語彙。她以彩墨為骨,以時間為魂,揉進她的人生波瀾。楊企霞的畫,不是傳統山水,也不是純粹現代的形式主義,而是一種獨立於類別之外的語彙。她以彩墨為骨,以時間為魂,揉進她的人生波瀾。(蔡汝安提供)
即日起至7月30日,「別樣風華」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展」靜靜展開,沒有張揚,卻自帶靈光。即日起至7月30日,「別樣風華」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展」靜靜展開,沒有張揚,卻自帶靈光。(蔡汝安提供)

創作 是時間的手記

談及創作的源頭,楊企霞常提起她的大學時代跟隨李奇茂、黃光男、蘇峰男、羅振賢、林進忠、姜一涵、江隆芳、和李義弘老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與創作理念的理啟。

大三時期恩師江隆芳的一句「不能用傳統方式繳作業」,點燃她挑戰媒材與觀念的熱情,也讓她自此走上實驗與創新的道路。從將膠帶混入畫布,到嘗試非筆刷的繪畫方法,楊企霞一步步跳脫傳統水墨,走向風格獨具的「彩墨語境」。

而她生命中最深的轉捩點,莫過於與摯愛——藝術家張進勇的共鳴與別離。在人生的創作當中,先生張進勇一直是楊企霞最好的知己。夫妻二人總是泡茶共同討論彼此的創作,也互相分享對當代創作的看法以及藝術的理念。每天晚間泡茶談藝的時光,在張老師2016年昏迷後戛然而止,留下無盡沉靜與思索。她說:「那六年,我在沉默中重新認識生命。」在那樣的黑夜中,她選擇用畫筆作為照亮靈魂的燈。

挺立絕壁之上的枯木,象徵堅韌與孤傲,青山綿延間霧氣瀰漫,襯托出一種禪意深遠。挺立絕壁之上的枯木,象徵堅韌與孤傲,青山綿延間霧氣瀰漫,襯托出一種禪意深遠。(楊企霞提供)
暮霭染藍紫山頭,筆觸間透出天光雲影的變幻,遠山近水彷彿低語著自然的心聲。暮霭染藍紫山頭,筆觸間透出天光雲影的變幻,遠山近水彷彿低語著自然的心聲。(楊企霞提供)
楊企霞說:「那六年,我在沉默中重新認識生命。」在那樣的黑夜中,她選擇用畫筆作為照亮靈魂的燈。楊企霞說:「那六年,我在沉默中重新認識生命。」在那樣的黑夜中,她選擇用畫筆作為照亮靈魂的燈。(蔡汝安提供)

山海之氣與心靈之聲 彩墨的多重時空

展場中作品《紫氣東來》,採俯瞰構圖,雲嵐交錯,山巒如浪,觀者彷彿立於千里之外遙望祥瑞初升。她善用礦彩鋪陳質感,筆觸細密如經絡,白描留白處則如靈光滲出,營造一種動與靜的矛盾共存。此畫不只是風景,也是心境——如她所言:「畫中雲霧的漂浮,是我對生命未竟之願的寄託。」

而展區另一幅〈孤樹之嶺〉,畫面正中是一棵紅葉孤樹立於綠嶺之巔。雖孤,卻不悲;雖靜,卻有風起之勢。那是她在歷劫之後的凝視,一種走過低谷後對內心秩序的重建。

以溫潤紫紅色描繪山谷與瀑布,霧氣繚繞如仙境,氣韻生動,充滿流動感與靈氣。以溫潤紫紅色描繪山谷與瀑布,霧氣繚繞如仙境,氣韻生動,充滿流動感與靈氣。(楊企霞提供)
山嵐與泉流的低語,彼此吟唱著生命的流轉與時空的變幻。山嵐與泉流的低語,彼此吟唱著生命的流轉與時空的變幻。(楊企霞提供)
楊企霞善用礦彩鋪陳質感,筆觸細密如經絡,白描留白處則如靈光滲出,營造一種動與靜的矛盾共存。楊企霞善用礦彩鋪陳質感,筆觸細密如經絡,白描留白處則如靈光滲出,營造一種動與靜的矛盾共存。(蔡汝安提供)

彩瓷的語彙 釉色與釋放

楊企霞不僅止步於畫布。她將彩墨的語言轉譯進陶瓷,試圖在立體媒材中書寫心靈。展場中幾件花器作品尤為吸睛,紅黑釉面勾勒出怒放的蓮花、金色光澤如流沙般隨形而舞。特別是那件主視覺海報上的細頸瓶,運用流動釉彩與雕刻技巧,使花葉如浮動雲煙般附著器身,彷彿在晨霧中甦醒。

從2006年開始,她以台灣鄉土與花卉主題展開彩瓷創作,2016年起更進一步探索窯變技法與釉層流動。在陶瓷表面雕刻、刮除、堆疊,層層交疊如歲月印痕,使每件作品成為「一個創作的個體」。她說:「我希望陶瓷不只是器物,而是帶有呼吸與記憶的生命體。」

楊企霞不僅止步於畫布。她將彩墨的語言轉譯進陶瓷,試圖在立體媒材中書寫心靈。楊企霞不僅止步於畫布。她將彩墨的語言轉譯進陶瓷,試圖在立體媒材中書寫心靈。(蔡汝安提供)
特別是那件主視覺海報上的細頸瓶,運用流動釉彩與雕刻技巧,使花葉如浮動雲煙般附著器身,彷彿在晨霧中甦醒。特別是那件主視覺海報上的細頸瓶,運用流動釉彩與雕刻技巧,使花葉如浮動雲煙般附著器身,彷彿在晨霧中甦醒。(蔡汝安提供)
從2006年開始,楊企霞以台灣鄉土與花卉主題展開彩瓷創作,2016年起更進一步探索窯變技法與釉層流動。從2006年開始,楊企霞以台灣鄉土與花卉主題展開彩瓷創作,2016年起更進一步探索窯變技法與釉層流動。(蔡汝安提供)

展覽是風景 更是對話

這次展覽的開幕茶會,楊企霞親自導覽,娓娓道來作品背後的情感與技法。有觀眾說:「她的解說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畫作的靈魂。那幅原本靜止的雲霧,忽然開始在我眼前流動了起來。」

這場展覽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漫遊。彩墨與彩瓷,在此相遇,在此對話,如同藝術家自己生命的兩條軌道,交織出「別樣風華」的篇章。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2025別樣風華」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展
展覽地點: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426號 臺華藝術中心
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5:00

濃淡綠意中,一座厚實的山峰靜靜矗立,溪水穿梭其間,金色宣紙背景與青綠色彩對比鮮明,展現山川生氣。濃淡綠意中,一座厚實的山峰靜靜矗立,溪水穿梭其間,金色宣紙背景與青綠色彩對比鮮明,展現山川生氣。(楊企霞提供)
觀眾說:「她的解說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畫作的靈魂。那幅原本靜止的雲霧,忽然開始在我眼前流動了起來。」觀眾說:「她的解說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畫作的靈魂。那幅原本靜止的雲霧,忽然開始在我眼前流動了起來。」(蔡汝安提供)
這場展覽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漫遊。彩墨與彩瓷,在此相遇。這場展覽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漫遊。彩墨與彩瓷,在此相遇。(蔡汝安提供)
延伸閱讀
勇消救溺殉職 侯友宜:從優撫卹
2025年07月09日 | 1個月前
逆轉人生 新北表揚21位優秀生
2025年07月02日 | 2個月前
慢腳文化滲校園 侯友宜籲數發部監管
2025年06月13日 | 2個月前
中正路改名 內政部:依法處理
2025年06月02日 | 3個月前
全台「中正路」改名 朱立倫批:擾民
2025年05月28日 | 3個月前
│新北│龜吼漁夫市集 大海之約
2025年04月30日 | 4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