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祕密:讓心臟更健康、大腦更聰明

安靜的力量:研究發現,短暫的靜默比音樂更能有效降低心率,並活化大腦深層區域。(Illustration by Lumi Liu)
安靜的力量:研究發現,短暫的靜默比音樂更能有效降低心率,並活化大腦深層區域。(Illustration by Lumi Liu)

文/Makai Allbert 編譯 / 方海冬

在充滿喧囂的現代世界裡,我們的生活似乎總是被各種聲音包圍。忙碌的工作、社群媒體的訊息轟炸,讓「安靜」變成了一種奢侈。

你是否曾經渴望片刻的寧靜,卻又覺得那只是浪費時間?最新科學研究卻告訴我們,安靜不只是休息,它更是一種「隱形的藥方」,能夠神奇的療癒身心,甚至讓心臟更健康、大腦更聰明!

實驗發現:安靜能讓人更放鬆

2006 年,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內科教授盧西亞諾·貝納迪(Luciano Bernardi),同時也是位音樂愛好者,設計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想看看音樂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臟和呼吸系統。

實驗中,他隨機播放了六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但特別的是,每段音樂之間都穿插了兩分鐘的「停頓」。原本貝納迪以為這段安靜只是讓參與者回到平常的狀態,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大家在安靜時,竟然比聽那些最舒緩的音樂時還要放鬆!這讓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整個實驗設計。

貝納迪告訴《大紀元時報》:「這個效果真的非常驚人,我們很訝異,安靜的停頓,竟然比音樂更有用。」

這個發現澈底顛覆了我們對「安靜」的認知。

原來,安靜不只是「沒有聲音」,它更像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不同程度的安靜,居然能對我們的心血管、認知功能產生正面影響,甚至還能幫助大腦長出新的神經元。

位於大腦顳葉內側的海馬迴。本圖為人類大腦的側視圖,額葉位於左側,枕葉位於右側。而顳葉和頂葉已經移除。位於大腦顳葉內側的海馬迴。本圖為人類大腦的側視圖,額葉位於左側,枕葉位於右側。而顳葉和頂葉已經移除。(公共領域)

「靜默」是心臟和身體的防護罩

貝納迪這項研究在 2006 年發表在心臟病學期刊《心臟》(Heart)上,而且一舉成為當年下載量最高的文章。雖然我們常覺得安靜能讓人平靜,但這可是第一次有實際數據來證實這個說法。

為了理解安靜的效果,首先得了解聲音對身體的影響。

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副教授艾瑞卡·沃克(Erica Walker),同時也是一位噪音研究者,解釋說:「噪音可以被定義為我們不想要的聲音。」

當聲波進入耳膜,傳到耳蝸,會刺激到裡面的毛細胞,把這些振動變成電信號,然後傳送到我們大腦的杏仁核。這時候,身體就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啟動所謂的「戰或逃」反應,就像我們遇到危險時的本能反應一樣。

噪音會讓心臟跳得更快、身體流汗,還會釋放出皮質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如果長期曝露在噪音中,可能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導致心血管疾病和氧化壓力。沃克指出,即使是只有40分貝(大概像安靜的辦公室)的噪音,也會影響健康;如果超過65分貝,甚至可能增加中風和高血壓的風險。

相反的,安靜能讓心跳和血壓都降下來。貝納迪認為,安靜「對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可能很有潛力」。

「傾聽安靜」神經效益:大腦更聰明

安靜不只讓人放鬆,它還可能促進神經元生成。2013 年,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伊姆克·克斯特(Imke Kirste)實驗室有個意外發現:他們讓小白鼠每天完全安靜兩小時,結果發現這樣能讓海馬迴(大腦中與記憶、情緒、學習相關的區域)長出很多的新細胞,而且效果還能持續很久。

克斯特推測,「傾聽」安靜可能會引發一種「正向壓力」,促使大腦去適應環境,生成新的細胞來增強敏感度和警覺性。雖然這個研究是在小鼠身上做的,但它為人類大腦可能的神經效益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蒙特婁神經研究所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羅伯特·扎托爾(Robert Zatorre)補充說,我們的大腦在安靜的時候,還是會產生「內在聲音表徵」,就像一首歌停了,你腦袋裡還能「播放」出來一樣。這和我們默想、發揮創意、自我反思時活躍的「預設模式網絡」(DMN)有關。外部噪音會抑制這個網絡,而安靜卻能啟動它。

一項2020年的神經科學研究也顯示,如果每天靜心冥想7分鐘,持續6週,就能增加大腦白質的完整性,進而提升情緒調控和做決策的能力。

安靜的力量也延伸到人際互動中。2022年有研究發現,如果在談判中停頓三秒,成交額竟然可以提高17%。老師在提問後停頓三到五秒,學生通常能給出更深思熟慮的答案;心理治療師也常常利用安靜,幫助患者更深入的表達自己。

扎托爾說:「安靜的片刻,能讓人好好反思真正重要的事情。

現在就開始,為自己尋找那份珍貴的「安靜藥方」吧!現在就開始,為自己尋找那份珍貴的「安靜藥方」吧!(123RF)

尋找「安靜的藥方」

真正的絕對安靜幾乎是不存在的。就像音樂家約翰·凱奇在哈佛大學的無回音室裡,仍然能聽到「高音與低音」,工程師告訴他,那是來自神經系統和血液流動的聲音。凱奇因此感歎:「在我死前,聲音將一直存在。」

儘管如此,我們仍能為自己創造「沒有壞噪音」的安靜時光。

貝納迪建議我們重新理解安靜,把它看作是「沒有壞噪音」的狀態。

扎托爾則建議,不論是音樂還是安靜,我們都應該用心去傾聽。「不要只是聽,而是要去感受其中的意義。」

所以,下次當你感到疲憊、壓力大時,不妨嘗試放下手機,關掉電視,給自己留出幾分鐘的「安靜時光」。或許只是短短幾分鐘的獨處,卻能為你的心臟注入新的活力,讓大腦思路更清晰。

就像波斯詩人魯米說的:「聆聽安靜,它有許多話要說。」現在就開始,為自己尋找那份珍貴的「安靜藥方」吧!

原文 A Quiet Medicine: How Silence Slows Down Your Heart and Grows Neurons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小甘迺迪:下月公布新飲食指南
2025年11月18日 | 2天前
研究:每天一根胡蘿蔔 可預防癌症
2025年09月13日 | 2個月前
久坐族福音 這樣「坐」最養生
2025年09月16日 | 2個月前
大膽的健康選擇:優質能量
2025年09月13日 | 2個月前
取消